孩子,我们等待你的成长 饶莉
孩子,我们等待你的成长
◎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小学 饶莉
2016年3月28日下午放学后,柳荫小学分管德育的胡明中副校长、德育处唐勇主任、心理咨询室饶莉老师和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刘姿言老师一行带着精美的物品来到了居住在王家岚垭的五年级一班王天玲同学的家,受到了他们一家人的热情招待。
一、情景回放 这个孩子怎么啦?
3月25日,中午五一班的教室发生了惊魂一幕:该班的王天玲同学突然以头撞墙,并发出撕心裂肺的喊叫声“我不活了,我要撞死在这里……”“我爸爸会打死我的……”班主任刘姿言老师立刻进行了劝阻,听到动静的隔壁班的数学老师潘先伟也连忙过来安抚孩子,但孩子情绪依然激动。后来德育处的刘华主任闻讯而来,也加入了劝阻和安抚孩子的行列。最后三位老师把孩子带到四楼的亲情聊天室,分别挨坐在她周围,与她促膝交谈近十多分钟后,孩子暴躁的情绪才逐渐平复下来。原来孩子只是发生了一点小事,她在学校玩耍时践踏了学校花坛里的花草,被同学发现了,同学欲告发她,她为阻止同学告发自己,就用脚狠狠地踹了同学。结果被踹的同学中午肚子略有不适,就最终把此事告诉了班主任刘姿言老师,刘老师在处理此事时,为让家长了解经过,就准备打电话与王天玲家长沟通。这时王天玲怕自己回家挨打,于是就情绪暴发,以撞墙的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意见,以阻止班主任老师与家长沟通,才有了这教室惊心的一幕。
后来,我们还是联系了她的家长,放学时,王天玲的母亲来到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交流中,了解了一些孩子的家庭状况,原来父亲确实在家经常打骂孩子,且家里新出生了个小弟弟,也让王天玲感到了爱的危机。班主任随即向王天玲的母亲表达了学校的想法: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长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首先回家劝父亲不要为这件事打孩子,这件“撞墙”事件是孩子负面心理的一个反应点,我们会一直关注这个孩子。虽然事态暂时平息,但我们仍没有放松心情。我们在思考:这个孩子怎么啦?这么一点小事就要以头撞墙,她对父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恐惧?
二、走进家里 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她
为了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我们必须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和成长背景,家庭一定是孩子性格生成的第一学堂,于是我们决定走进孩子的家里。
星期一下班后,于是我们这一行人来到了王天玲的家里。发现王天玲在家能熟练地帮助家人摆放碗筷、照顾不到两岁的弟弟,还能发挥引导弟弟分享食物等示范性的榜样作用。对我们的到来,孩子也非常开心,言行举止间都透露着欣喜和热情。在与家长仔细交流了后,我们更加确定,孩子只是有点“被爱”危机感,在家里有弟弟分享父母的爱,在学校有同学分享老师的爱,她总认为自己是被边缘化,不受关注的那一个,长期累积的负面心理,让她变得偏激,常常为引起家人的注意而做一些出格的事。结果不明所以的家长以为孩子真的变坏了,就常打骂孩子……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们建议家长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只实行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需从多方面、多角度地陪伴孩子的成长并进行合理地指引。难能可贵的是有幸得到了王天玲的同学周钰航妈妈现身说法的帮助,再次实现了我校长期以来的大手牵大手的活动。
三、静待花开 每朵花儿都需要等待
临走时,饶莉老师推荐了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建议王天玲每天晚上和妈妈共同阅读半个小时来代替以往王天玲认为的重复啰嗦的说教内容。
周二再见到孩子,平日里从来都是满头乱发的王天玲着装干净整洁,头发梳理得整齐,脸上也有了掩藏不住的笑容,早上到校居然主动向老师问好!这一细微的变化是孩子进步的开始,我们都相信,这个孩子会好好的,我们将一直关注她的成长,等待她的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