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艳菲
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贵州省万山特区高楼坪民族中学 杨艳菲
我们已经进入了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充满挑战与竞争的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创新性人才,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前苏联于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动,纷纷呼吁要从教育上寻找落后于前苏联的原
因。有些学者认为,美国尽管科学教育比前苏联先进,但艺术教育却落后于前苏联,所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缺乏必要的
艺术修养,影响了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了空间技术在竞争巾失败。有些学者认为,艺术知识和技巧应同时作为一
种重要的认识能力和手段来学习,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类想象力、创造力开发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兴趣的培养
要扎扎实实地落实美术教育巾培养创造力的任务,首先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
主动积极的学习心态,就不会有执著痴迷的探索精神。经过首轮课程改革,美术教育较以前虽有可喜进步,但中国现在
的教学、考试制度,决定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现状,美术课开课不足,甚至被校领导代之以文化课,枯燥乏咪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天生求美、爱美的孩子竟然不爱美术课。美术课的教学效果降低,存在着一个不变的事实:我国存在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喜爱美术的学生比例增加的倾向。那么,如何保持住学生最初对美术的兴趣呢?
1、鼓励式教学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听表扬,而不喜欢听批评。那么,在教学巾我们就应多表
扬、少批评,多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使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点到为止,不可总提
着不放,更不要说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话。
2、多作横向比较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名人名家有多辉煌的成就,与他的距离太远,他都无动于衷,却不能容忍身边的同学比
他强,尤其是别人受到了表扬,就会想方设法超过比他强的人。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多表扬比较突出的学生,这样在班级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各不相同的心理倾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方法要多样
化。结合不同的授课形式,经常变换方法手段,不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且自己动手制作独特的教具,使学生感到新奇,每一课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的兴趣也就不难产生了。
4、宽容灵活的评定标准
对学生的作品评定要宽容,要善待每个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要因为学生的作业与自己风格爱好不同就降低等级,
要允许学生的个性展露,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就感,才会有继续
学习的信心。
二、创造意识的培养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斯菲德在《创造性与心理发展》巾指出:“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运用自己的
技巧创造作品的能力,而不必用他人规定的模式或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会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创性的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
者、研究者、探究着,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巾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我在进行中国画《笔墨情趣》一课时,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多幅巾国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时体会巾国画给人
的意境,思考如何能表现出这种意境,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表现方法,在尝试的基础上总结表现方法,并且展开竞赛,
学生的热情高涨,共同努力,总结出全面、准确的表现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习惯,看剑新课题,首先就想去尝试,
不想等教师来教了,我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每个学生的个性
各不相同,我们不能拿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他们个性
上的优点。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任何负担的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会出现有悖于常理的观点,这时教师不要去斥责学生,也许这只是学生的一种猜测和设想,要让学生把所有的想法都表达出来,相反,教师对这种猜测和设想应加以保护,猜测、设想、领悟的思维是创新的先导。
三、创造力的培养
1、绘画课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
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感知过的、熟悉的事物。初二年级的《现代绘画的色彩》一课,要求学生对大师的绘画进行再创造,为了让学生创作起来更得心应手,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实物投影仪,为学生展示了大量的现代绘画,学生在创作的作品或热烈、或火爆、或概括,无不表现出现代绘画的风格特点,又与原作大相径庭。
2、动手动脑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纸的联想》一课,要求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经过剪切、折曲、粘合等方法,制作出不同款式的椅子模型,用多媒体展示过多种椅子的照片后,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动起手来,同学们设计的椅子各具特色,有的浑然一体,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简洁大方,有的精雕细刻,想象力之丰富是我始料不及的。这一课学生们不仅动手制作,而且动脑思考,培养了想象能力。
3、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美术创作巾同然需要创造性,在美术欣赏巾也需要创造力吗?不免会有人提出质疑,早在50年代,王
朝闻先生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接受巾再创造,再评论”的美术欣赏原则。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作品与其背后所蕴藏的艺术理论联系起来,从特定时期的艺术理论所提示的观点去分析特定时期的艺术作品,有助于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进一步认识。允许学生尽情发表意见,或者学生展开辩论,从辩论中发现正确的答案,大家互相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不但提高了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通过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将极大地促进普遍意义上创造力的培养,这奠定了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让自已成为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沃土,让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