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安海军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贵州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土地拗镇初级中学    安海军

     

    初中数学课堂就如一个迷宫,喜欢这个迷宫的同学很容易找到路,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不喜欢的就会被这个迷宫迷惑,那么课堂一点活力也没有,其实课堂教学就是这样。那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下就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的有效引导:

     

    数学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认知的主体: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的解法:

     

        解不等式  31+x

        解:去括号,得

        3+3x

        移项,得

        3x-x<9-3

        合并同类项,得

        2x<6

        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 ,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四、让学生多练习:

     

         让学生多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课堂活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老师们肯努力,永远努力奋斗,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点击次数:116  发布日期:2016/10/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