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伍洪霞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五福校区    伍洪霞

     

    摘要: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主要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相关的社会常识教育,是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中,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品格修养、法律意识及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一直以来,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都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多了,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的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也导致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些问题影响了一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道德问题,学校教育负有不可替代的重任,思想品德课有着特殊的功能。

     

    关键词: 思想观念    独立思考    善待生命     健康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及有关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功能来看,它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社会人。中学品德课应成为学生探视社会的窗口,应使它们能更清楚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为今后他们进入社会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基础。为此,品德课教学不能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教学,还应该注重将品德课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社会阅历、社会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品德内容,内化自身行为,从而达到品德课的育人效果。

     

    一、把握课标,科学选题,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把握了课标,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每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什么,达到哪些成长目标。在此基础上,老师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如在谈到“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课题,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关爱生命”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活动体会人与社会生命的关系,体会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在谈到“法不可违”的内容时,设置“未成年人不良行为 ”调查活动,让同学了解不良行为带来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克服自身不良行为等等。

    在选题时,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确定选题范围,拉近实践内容与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易于操作,有认同感,易有体会,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另外,这些内容还需是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的参与才会更积极,探究才会更深入,体会才会更深刻。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与课程改革的探究性学习的追求相结合。教师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必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通过实践,让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倡导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

     

    二、加强辅导,给予理论支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做好学生活动前的辅导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有针对性的辅导避免学生无目标、盲目的活动,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帮助学生找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点,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得到理论支撑,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层面的操作,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在实践前的辅导必需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给学生明确活动目的,让学生不盲目活动,有方向走,有机可寻。二是要给学生适当的活动范围,有目标、有目的的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三是要把课题与教材相关内容、与学生熟知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要求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实现在做中学;四是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方法,需要准备的工作,要让学生事先有所准备。

     

     

    三、把握导向,学会辩证认识社会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不良思想影响。正确的教育导向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学生才能够健康的成长。因此,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不正之风、不良现象,教师要有先见之明,把握导向,及时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避免受到社会生活中一些错误观念和错误认识的影响。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辩是非、分清黑白,这也是我们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

    品德课的实践环节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教师关注的重要教学环节,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更是把它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也只有更好的把握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品德课的课程功能和社会功能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作为一线的品德课教师,应有把握时代脉搏的敏锐思想和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的洞察力,还应有强于其它学科的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科学的认识。育人始终是品德课的主要功能,我们只有始终把握育人这一主线,牢记品德课教学的目的,我们就一定能做好品德课教学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点击次数:86  发布日期:2016/10/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