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优化读写结合 提高读写品质 吴艳玲

    优化读写结合   提高读写品质
    ◎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  吴艳玲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它对改善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读写结合的课,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要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读写结合,不是读与写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要找准“结合点”,融合、融会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使读写结合更有品质、更高效。
    一、细读文本,优化教学内容
    当下不少阅读教学常常满足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作者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常笼统地安排写“××我想对你说”,“夸夸××”之类,如果教师不能细读文本,这种盲目平移式的写,效果往往很难如愿。
    如:有教师执教《美丽的丹顶鹤》,引导学生想象丹顶鹤飞临黄海之滨的情境,一幅幅欢快、自由、祥和的画面铺展在师生面前,着实令人神往。当教师问学生“想对美丽的丹顶鹤说些什么”的时候,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生:丹顶鹤,你真幸福,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用在教室里学习。
    生:丹顶鹤,我真羡慕你,可以自由快乐地生活,我们却要整天写作业。
    教师连忙引导学生:其实,丹顶鹤也很羡慕你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多开心!
    认真审视以上教学环节,如果教师细读文本,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尴尬,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当学生羡慕丹顶鹤享受自由快乐时光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想象一下丹顶鹤经历的是怎样的一段飞行,然后再告诉学生享受幸福和快乐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也使得表达训练更有品质。
    再看王崧舟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片断——
    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看书的!”
    师:你的目光聚焦到了母亲的哪个细节上?
    生:塞。
    师:把这个不起眼的“塞”字圈出来!请问,这是怎样地“塞”?
    生:迫不及待地塞。
    师:读一读,读出母亲的迫不及待。
    先后又有学生感悟到“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等,并有感情朗读出示的句子。
    师:是啊,母亲这样塞到我手里的,那里是钱呀!是——
    生:是爱。是希望。
    由“钱”至“爱”“希望”……实现一次成功的文本意义的提升,为读写互动奠基。
    师: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学生答:爱、希望、心血、汗水……)。攥着母亲的的博大情怀。回想母亲挣钱的画面,再看母亲给我钱的那个细节,我们感受到的是……
    “鼻子一酸”与前边的“爱”“希望”“心血”等相呼应,营造了强烈的情绪场,为读写互动蓄势。
    师:“跑出去”的后面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 ,我心潮澎湃,我一遍遍地对母亲说,对着那个在七八十台缝纫机……的母亲说,对着那个脊背玩去的母亲说……拿出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这是一次极其精彩的“读写互动”。学生笔下流淌的不仅仅是“我”对母亲的诉说,更是孩子们对母爱的重新认识。
    对比两个课例,我们不难发现,细读文本,才能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写”的有效性。
    二、找准融点,促进阅读感悟
    要使读写结合高效,必须选择恰当的融合点。用“写”的任务来驱动“读”,能使读写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特定的符号或简洁精练的语言在文本上作注释、写感受,记录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批注式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下是盛新凤老师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片段——
    师:请你再次默读,你能从这里读到几个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像盛老师这样作好批注。
    师:我们先一起读一读: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师:哪个词,让你体会到了工作量大?(一吨)
    生读: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
    师:你写的是——
    生:工作单调。
    师: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还有吗?
    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师:你写的批注是——
    生:工作环境差,环境恶劣。
    师:你们从这一段里找到了这么多疲倦的原因:
    生:(梳理批注生读)——工作量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充满危险、时间漫长。
    以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批注方法为主要方式,兼以指导朗读,深入探究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认识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困苦致力于科学实验的崇高品质。
    师:(配乐创设情境)这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院子里热气腾腾,迷漫着……我们看到了居里夫,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居里夫人一个人身上,用我们手中的笔来描绘居里夫人的形象,写一写实验室里居里夫人的形象,抓住居里夫人的衣着、长相、神情。
    通过教师的动情描述,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发挥想象,写一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的形象。这是想象的过程,也是书面练笔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呢!
    三、关注学生,激活情感体验
    抓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激活儿童的情感记忆,是构建高效互通的读写结合的基础。
    例如:《池上》一诗,特级教师吴勇是这样教学的——
    “偷”是《池上》这首诗的“诗眼”,一个“偷”字,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引领学生品味了“偷”的含义之后。
    师:原来这里的“偷”不是“偷东西”,而是瞒着大人“偷偷地”干自己喜欢的事呀!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一定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我曾经也像诗中的小娃一样“偷”摘过外婆的梨子!当时梨子还没有成熟,我就想吃,外婆不让,只好趁她到邻居家串门是偷偷地摘了一个梨,一咬,真是又苦又涩!
    师: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了!大家还有类似“偷”的经历吗?
    生:我也偷摘过爷爷家的小西瓜!
    师:“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情景被诗人白居易记录在诗里,千古流传,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也唤醒了许多大人美好的童年回忆!孩子们,想不想将自己美好的童年瞬间记录下来呢!
    师:好,就以《“偷”—— 》为题,记下我们童年的快乐吧!
    回忆“偷”的往事,旨在链接儿童鲜活动感的生活,开阔写作视野。读与写、古诗的意境与儿童当下的生活水乳无间地“融合”在一起,当情趣、兴味氤氲弥漫之际,学生的表达愿望油然而生。
    在优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考虑与写作的沟通、揉合,努力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蕴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训练点作为切入点,读写结合就将是最优化的。

    点击次数:187  发布日期:2016/8/2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