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体会 郑和平
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体会
◎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校 郑和平
江泽民说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在这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是思想政治课永恒不变的主题,所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下就自己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民主化,鼓励学生质疑讨论
政治课教学中,经常存在着教师简单地说教,学生皱着眉头进行死记硬背,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敢想、不敢说的现象。而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意识,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是培养不出自主创新精神的,质疑是创造的先导,讨论是创造的催化剂。教师应创造民主气氛,热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质疑,互相讨论,并和学生一起探求解决困难的一些办法,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教育学生不要迷信课本,迷信教师,应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对提疑问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其保持好问的好奇心,使学生养成逢事必问的好习惯.对于言之有理者大加褒奖,对学生不科学的方法也不一棍子打死,引导学生认真讨论,使交谈者的思维互相启发,互相沟通,及时改变角度,重新认识。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了我们当地应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让学生从当地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经过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有的意见虽然不甚正确,但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我都给与了充分肯定,而没有随意否定或粗暴压制,这样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通过质疑讨论,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创设情景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形真、情切、意达、理蕴、思趣、美感的教学情景,会使学生在情感的强烈感染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造的热情。为此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要素,如教态、表情、手势、语言、眼神等,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参与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还要积极采用多种煽情手段,如实物、图片、录音、录象、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创造意识。如在学习《经济常识》“公司——最重要的企业形式”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节“模拟证券市场”活动课,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实况录象,让学生感觉仿佛置身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扮演股民的角色,分析行情,购买股票,并计算收益。活动开展的非常热烈,同学们一边观看行情,一边进行操作,最后我把当日的收盘情况告诉大家,让同学们计算自己的收益。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顶点,同学们有的后悔莫及,有的喜笑颜开。我让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体会,有的感慨股市市应慎入,有的则从股市的投资、股票的操作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略显幼稚,但不乏创造性。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即根据每框题的具体内容,设计出有思考价值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驱使学生去回忆、想象和创造。设计问题注意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并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如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下岗现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认识冲突问题:“职工下岗无论是对职工家庭生活还是对社会稳定,都不是一件好事,但为什么我国企业改革还要让部分职工下岗呢?”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学会辨证地看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品质。
三、社会热点课堂化,激发学生创新的紧迫感
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时政性。从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课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紧抓住社会热点,运用教学新手段和教学新方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在《经济常识》第八课教学中,讲解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时,我不失时机地抓住中国入世后关税取消的热点,引导学生将这一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紧密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综合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你是企业经营者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企业职工作为劳动者你该怎么做?学生发言踊跃,情绪激昂: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开发高精尖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抢占制高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激励学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炎黄子孙的不懈努力,需要你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民族的重担就落在你们肩上,你们一定要努力啊!这样以情激情以理服人,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创新的紧迫感,并且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的创新的火焰,“我要创新”的观念明灯般地挂在每一个学生的脑际。
以课本知识和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载体,以宽厚的人文资源、文化背景为底蕴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和困惑,投入大自然,走向社会,这样做不仅深化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三言两语的正面说教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精神。如此坚持,在思想政治课堂这片沃土上定能收获丰硕的创新教育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