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陈向炜:课堂快乐写作

     

    课 堂 快 乐 写 作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陈向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在快乐的氛围中写作,学生就不怕写作文了。为了培养学生快乐写作,我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材施教、刻苦钻研适合学生习作的方法,着重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真正的快乐写作。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生写作前,我都会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项很快乐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写作的乐趣。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跟学生谈写好作文的好处,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对学习其它学科的作用以及对他们的成长、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把讲故事和写作联系起来。如:要求写一篇作文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那我就会讲我小时候亲身经历的故事给学生听,学生听完我童年的故事后说:“老师,我也有同样的经历,我知道该如何写此次的习作了。”就这样,每教一次作文,我都讲好几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给学生听,还请学生上讲台津津有味地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然后,我就激励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周边的事物,要求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身边的事物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做到有内容可说,有内容可写。每次习作前,要求学生观察好要写的事物,第二天在课上师生交流,选择最切合中心的材料。经过观察、大胆叙述、师生交流,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在这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激发。
    例如:写“一次有趣的发现”这篇文章。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亲自在教室和学生做“镜子魔术”实验。我准备了两面同样的镜子、十根蜡烛、一个火机。我刚把这些实验器材摆出来,学生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迫不及待地要求我和他们一起实验了。我们把两面镜子相对而立,在两面镜子之间的位置放好蜡烛并点燃,这时,我要求学生排队上来观察两面镜子里面有什么景象,他们认真观察后都发出惊叹:桌子上只有一根蜡烛,镜子里面怎么会有无数根蜡烛像长龙似的整齐地排列着一直往镜子里面延伸呢?然后我又在桌子上面加蜡烛一根、二根、三根……首先排一排蜡烛,学生观察后又加一排蜡烛,开始是整齐排列,后来把蜡烛放乱位置让学生观察,都有不同的景象,但有一个相同的壮观景象是无论是几根蜡烛,还是整齐摆放或是不规划摆放的蜡烛,在镜子里面都会有无数根蜡烛在向后延伸。为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我要求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做这个实验,注意观察镜子里面的壮观景象,注意一定要记住实验过程。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为什么镜子里面会有这样的壮观景象?学生第二天到校后在写作课上交流此次实验情况,交流好后再认真写作文。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跟往常不一样,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
    课后,我采访学生:你们喜欢老师和你们做完实验再写作文吗?他们都说:这样的习作课太好了,我们做了实验后就更清楚如何写作了,这样的课太有趣了,老师,以后我们多上这样的课……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学而不厌,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后就爱上写作了,学生爱上了写作就能把习作写好了,这就是我教学生习作的第一秘诀。
    二、着重于开拓学生的习作思维
    学生的习作思维开拓了,就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了。写作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开拓学生的习作思维尤为重要。如何开拓学生的习作思维的呢?
    首先,激励学生博览群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积累许多写作素材,写作的时候才能文思泉涌,才能妙笔生花。我首先要求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赠广贤文》、《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国学经典书籍。用这些国学经典书籍的思想精髓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在积累许多习作素材的同时,还能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例如:学生在念《三字经》一书中的:教之道,贵以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句子时,我就告诉他们这些诗文的含义及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要求学生把这些道理用在学习、生活中去。我还告诉学生,这些名句还可以用到习作中去。于是,我又教学生如何灵活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名句,经过这样的读书引导,学生的习作思维得到了开拓。对于掌握好习作方法的学生,我还引导他们读《论语》、四大名著、优秀散文等,同时穿插讲解广泛的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等知识。学生就像小树苗一样,吸取到古今文学的营养和历代圣贤的思想阳光雨露的滋润,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写作,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要想思维开拓,除了多读名著、唐诗词、优秀文学作品外,还要注意平时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每人一本语言积累本,每天把当天学的语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并背诵,我还专门请一个学生每天写三五个排比句(比喻句等)或好句、名言和五个成语写在黑板上,每次语文课前,先读背这些好词佳句。这样长期进行语言积累,学生的语言丰富了,思维开拓了,下笔写作就迎刃而解了,做到了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伽利略也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由此可见,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所以,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告诉学生不仅要用眼、耳、鼻、舌、肤这五官去观察,而且还要用“心”去体会,这样的观察才是有效观察。例如要求学生现场观察教室,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师生交流。一开始,学生观察事物不够仔细,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还要做到有序,心中有体验。如观察“黑板擦”,先看形状,后看颜色,再看结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用心思考“黑板擦”的用途以及“黑板擦”的精神。做到有序地观察,用心地体会,最后升华到思考它的精神,这样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最后总结:刚才观察“黑板擦”的过程就是积累习作材料的过程,我们只要在文章前后各加上点题段,就形成一篇写一种物体的文章了。课后写一篇文章《一块普通的黑板擦》,学生写的文章内容好、中心突出。在平时,我也经常随机引导学生观察现场的事物。有时,我还特意带一些物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后再写作。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把观察到的乐于和家长、老师、同学交流。每天认真观察三几种事物,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我教学作文的最突出的一个亮点。
    四、努力培养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的能力,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生习作时,我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用心去体验,才能达到观察的最高层次,使文章达到抒情境界。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一境界,我经常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些具体的事情,要求他们把事情做好并记住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特别要求学生用心去体验做完事情后的心情及感想。长期以来,学生就养成了用心去体验生活的习惯,在习作中就善于抒发真情实感。
    例如:我布置了一道习作作业,回家帮父母、爷爷、奶奶等洗一回脚(头、脸)等,把你做事的经过记清楚,并且还要用心去体会当时的情景,洗过后自己有什么想法或发现。先做事,做好后再把它写下来,题目是:我帮爸爸(妈妈等)洗脚(洗脸等)。当我刚布置下去时,全班顿时热闹起来,都说这个作业太新鲜了。于是,他们回家就认真做起“作业”来了。第二天习作课上,我就叫了几个同学上讲台谈谈“洗脚”或“洗脸”等的滋味。他们都说还是第一次帮父母或长辈做这么有趣的事,都说可高兴了,他们都说先端盆,调水温等准备工作,然后就是开始“洗脚”的过程。大家都按照我的要求去观察、体验。他们说:长辈的那双脚不像我们的脚那么娇嫩,什么长满老茧、皮肤粗糙、扭曲变形,还有臭味等等。但是能说出更深层次的感受的同学较少。只有少数同学在用心观察的基础上,还用心去体验和妈妈的情感变化,他们说:我通过帮妈妈洗脚,不仅观察到了这些表面现象,而且双手捧着这双脚,回想起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妈妈为自己做事的情景历历在目,我的妈妈好伟大、无私,我爱自己的好妈妈……说着,有几个同学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也被他们感动了,全班大部分同学也被这懂事的泪水感染了。这就是用心去体验生活的结果。后来,我表扬了同学们,希望他们今后更努力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做个好孩子,现在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等。就这样,一节生动的习作交流课给师生流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作文,还增强了和父母心灵沟通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注重习作方法的引导
    陈忠联教授说过:成功的人永远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找理由。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那才是最受益的事情。
    对于刚学写作的学生,首先教会他们如何读懂题目,分析题目,定出中心、定好题目。然后教会他们如何选材、构段等。我每教一项内容都教给他们一个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写作,学会了基本的习作方法后,再教他们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告诉学生习作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构思,要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来,而不是人云亦云。
    我还善于引导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开头文一半”,还要学会篇末点题,点题之前一段别忘了写感想。不论是开头、感想,还是结尾,我都一一认真指导直到他们掌握了方法为止。
    细节决定成败,我还特别注重习作中的细节描写。因为细节描写往往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首先告诉学生语言描写的魅力,还要注意写出人物的个性,不同的人物语言特点也不同。在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创设一个有利于细节描写的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例如:我创设一个师生对话的情境。师:谁能告诉老师习作中要注意哪些细节描写?生: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师:你回答得非常正确,你是个记性特好的孩子,老师希望你把这些细节描写运用在习作上。生:好的,我会努力的,谢谢老师……我随机引导学生说:这就是语言的描写,你还要认真观察老师、学生说话时做了哪些动作,老师、学生的神态怎样,学生听了老师的赞扬会怎么想?于是,我再和学生演示一遍刚才的对话,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把这四个细节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刚才的师生对话的情景描述出来。这就是我常训练的细节描写环节,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把这些描写运用在习作中去。
    在习作教学中,我还注重引导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什么情况下可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另外,还要求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要学会详略得当,会使用过渡句、过渡段等。
    总之,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快乐、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写作。

     

    点击次数:87  发布日期:2013/8/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