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唐玲丽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云南省宣威市双龙一小  唐玲丽
     
    “文必有道,道寓于文”。语文课就其本质而言,具有强烈的思想性。九年义务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或赞颂祖国壮丽的景秀河山,或讴歌爱国主义情怀,或宣扬真善美,批判假丑恶……这些德育教育的素材,总是闪烁在语言文字中,蕴涵在字里行间。
    在“大德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和“两纲进课堂”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已对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渗透思想品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就直接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课文的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渗透素材。如《倾斜的伞》一文,通过描写雨中“我”与外公不同的撑伞姿态,体现了亲人之间的无私的关爱与温暖,教学时,就可以利用文中两个人物的不同动作描写来纠正学生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要做一个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平分生命》一文,讲的是一对兄妹由于父母早逝,相依为命,不幸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急救,哥哥贝贝原先认为输血会丢失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当医生告诉他输血不会丢掉性命。他还能再活100年时,贝贝却愿意与妹妹平分生命。通过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亲情的伟大,要学会关爱亲人的道理。这种类型的课文,只要我们做好引导工作,就能充分利用教材的独特之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教育。
    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词句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那样把系统的思想观念直接、明确地讲授给学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往往潜藏在字、词、句、段之中,所以教师要从课文整体出发,合理剖析一些关键的字词语和句子,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的重要方法。如《群众也在淋雨》一文,其思想内涵就蕴涵着总理心系国家形象、关注人民的健康这一高尚品质,《群众也淋雨》中的“也”用得十分恰当,在讲解该课题时,我就问学生“能把课题中的‘也’去掉吗?”学生们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这样引导学生:当外国元首登上飞机时,人们发现周总理不顾大雨,要为他撑伞,他却转过头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通过这样一挖掘,总理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三、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必定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其实,这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择课后作业、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针对学生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练有所用。教完《南级,一片净土》时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业一收回,我就感到了同学们的用心良苦。有的写了一首赞美南极的诗,有的画了一幅爱护环境的宣传画,有的写了一篇文章,还有的几个同学相约编排了一个提高环保意识的小品……通过学习,我发现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有些同学还自愿当起了环保小卫士,时时注意监督、保护环境。
    四、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言语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但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进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所以课外活动就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而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通过这些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才能使语文教学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

    点击次数:68  发布日期:2016/7/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