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 促进小学作文课堂教学 周玲玲
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 促进小学作文课堂教学
◎ 湖南省张家界市天门小学 周玲玲
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色彩缤纷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发挥多媒体优势,促进作文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形成表白自我,抒发感兴,交际往来,传递信息等主动发展的动因,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能够根据题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手段来渲染气氛,必然会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文章自然写得好,写作兴趣也自然浓厚。比如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观察到学校处处花团锦簇、洋溢着春天的活力。因此,我想让学生写一写《校园春色》,抒发一下对学校的热爱之情。然而仅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讲述,其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虽然天天生活在校园里,却对校园无真切的认识。为此,我专门带来了自己的数码相机,利用拍照片和录视频的方法,对校容校貌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进行了抓拍,并对学校具有象征意义的大门、体育馆、操场、花坛、教学楼等进行了特写处理。当我把拍摄的情景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时,学生都惊呼起来。尤其是看到了自己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时更是欢呼雀跃。他们有了“山外看庐山”的感觉,看得真切、客观、投入。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写作的兴趣跃然脸上。因此,他们不再觉得无从下手,不再觉得难以联想。不用说,同学们很快就成文了,而且效果相当不错。
二、指导情境观察,掌握观察方法。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习惯于粗略、笼统地观察,常常会遗漏重要的细节。这对学生的写作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多媒体手段不仅具有形象性,而且具有重现性和可控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把图片、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综合运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增强观察的有序性、目的性和实效性,从而解决观察和作文的脱节问题。比如去年冬天,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活动过后我想组织学生写一篇作文——《记一次拔河比赛》。于是,我就用数码相机把拔河比赛的过程有重点、有选择的拍摄下来,课堂上播放视频剪辑,指导学生细心有序的观察,唤起他们的再造想象,写出的文章既生动又充实。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习作片段:“啊!决赛的时间到了,我的心提高到嗓子眼儿上,只听同学说:‘要用力呀,要站稳了,加油!’‘嘟——’,哨子吹响了,两方开始了紧张的‘战斗’,只见有人使出了他们吃奶的力气喊加油 ,恨不得要用这种声音来震败对方;有的人死死地盯着红领巾,看到班里人有点吃不住了,两拳紧握,恨不得要飞过去帮他们一把;有的人神情喜悦,似乎在想着自己班一定胜利,而且一边叫一边跳。”在这个片段中,学生非常准确地使用了“嗓子眼、站稳、战斗、吃奶的劲、死死、盯”等词语,突出了活动紧张、激烈的气氛。这正是在多媒体手段的帮助下,学生反复观察画面、反复斟酌词句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获得了写作的主动权,他们的语言、思维和作文智能都得到了充分、主动的发展。
三、培养想象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没有想象的作文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比如,我经常把一些电视故事短篇录制下来,然后删去其中的某些情节,再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情节,并告诉他们,补充时可以完全摆脱已有的模式,只要想象合理,前后连贯即可。当然,想象练习的手段还很多,比如,听录音编故事,看录像作解说员等都是学生乐于接受且效果良好的方式。下面就是一个学生观看校运动会录像所作的解说词片段:“看,扣人心弦的百米决赛开始了!现在冲在最前面的是四(2)班的袁旭同学,你看看她那斗志昂扬的样子,再听听她那迅疾有力的脚步声,就知道今天的胜利非她莫属了。哎呀不好,四(2)班的田艺追上来了!一场好戏开始了……”文字虽然不长,但句句铿锵有力,突出了赛场的气氛,即使我们不看录像也能感受到运动会的激烈场面,如果写下来不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文章吗?
综上所述,发挥多媒体优势,可以创设作文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靠这种情境指导观察,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可以顺利地突破教学重点;同时,发挥多媒体优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促进作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