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蔡德

    2
    浅谈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希望小学校     蔡德

    语文教学最优化的教学宗旨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最短的教学时间达到最好(或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的,用巴班斯基的话说就是“旨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数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最优的”是指一定的学校一定的班级在具体条件的制约下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换一句话来说,“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组织教学,这一教学方案必须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育教学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效果。
    例如学习现行教材九年级语文(上)第1课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熟读和背诵上,通过感知词的形象、体会词的意境,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透过词中所描写的祖国壮美的山河,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大气,从而激发自己要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时间安排上:题目解说、简介作者、介绍背景和德育渗透用5分钟时间;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全词用20分钟,并且主要使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和“点拨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用15分钟;最后用5分钟小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育教学任务。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时间标准,一个是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是指师生必须遵守学校和有关部门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要求在单位时间内充分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效果标准,即教学效果,它是以时间为前提的。效果标准就是指每一位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提出的学习任务尽最大可能达到教育教学的发展方面的水平。在评价效果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求要全面,比如《沁园春·雪》的学习任务有:新体诗的写作与旧体诗显著不同,要体会二者的区别。这一学习任务可以放到后面的25课去学习。如果放在第1课学习,会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最优化”的目的。
    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总指导思想:一方面,要从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的优化着手。例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渗透;摒弃冗长的分析,注重形象感染;淡化习题式的练习,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反对封闭式读书,提倡到语言的源泉中(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另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从各个要素的优化组合上考虑,灵活运用,不能机械照搬硬套。
    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措施——时间结构的最优化和空间结构的最优化。
    时间结构的最优化,即时间要素,它包括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师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备课)时要考虑时间结构的每个成分,从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有意识有目的有科学根据的选择出最好的占用时间最少的一种方案付诸实施。用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六个环节”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他的“六个环节”是:
    ①教师对教学过程得以进行的系统(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特点进行研究,也就是研究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业水平、现有知识情况、心理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爱好等等;研究具体的教学条件:学校的设施、领导给的环境、教师本人的可能性,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等。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
    ②在考察全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即讲什么内容,哪些详讲,哪些略讲,怎样讲。
    ③教师根据提出的系统的特点,计划出教学手段,最优化地选择出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
    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形成师生在教学上相互影响(师生互动)。
    ⑤对知识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或进行测试考查),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过程。
    ⑥教师和学生分析教学过程一定阶段的教学效果,查明尚未解决的问题,供设计下一个周期的教学过程作参考。
    我们在实际使用巴班斯基的“六个环节”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以及不同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简化多余环节,节约教学时间,切忌生搬硬套。
    空间结构的最优化,简称空间要素。它包括教师的最优化,学生的最优化,教材的最优化(空间要素“三优化”)。
    教师的最优化。首先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是核心工作,同时要不断进修业务,投身于课程改革洪流,不断开拓进取,逐步形成和完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在我国教坛中谋得一席之地。其次,语文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必须具备以下八种能力:
    ①根据《语文课程表准》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它可以让教师很快熟悉教材内容,同时也可以宏观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
    ②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自如地设计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
    ③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能力。
    ④能运用反馈信息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的能力。
    ⑤随机应变灵活自如处理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⑥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⑦进行教学综合评价的能力。
    ⑧要有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吸收“新课程改革”先进经验的能力。
    学生的最优化表现为:学生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材的最优化。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教材的最优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宏观的教材改革。为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教材要不断更新。据《课程改革与评价方式》登载:“西方国家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4年教材就要更新……”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处理。
    空间要素三个“最优化”之间的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为教材的主线。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所以,要相互协调平衡才行。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既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原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值得我们为它倾注心血,从而让它逐步完善和丰盈!
     
     

    点击次数:91  发布日期:2016/5/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