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寓言故事的有效教学 王军锋

    3
    浅谈寓言故事的有效教学
    ◎   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中心学校  王军锋
    摘要:寓言以篇幅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生动有趣、富含讽刺劝诫性和教育性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为了提高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思维“由表及里”到“多维立体”的完美嬗变,应做到做好学前需求调查,顺学而为定目标,紧扣文本立足生活,立体多面树形象,抓关键词因势利导,多元启迪生寓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帮助学生生活感悟的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寓言故事  紧扣文本  关键词语  真情实感
    正文:
    寓言,就是寓意于言,是我国文学作品的一种经典体裁,以其篇幅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生动有趣、富含讽刺劝诫性和教育性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然而纵观今日的小学语文教学,尽管许多语文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在寓言故事教学的方法、内容、策略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探索,但仍显得较为古板、浅层次,仅停留在突出寓言故事教学的方式、学生理解寓意的层面上,还未达到寓言故事教学的思想性、哲理性以及相关性三者相统一的教育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思维“由表及里”到“多维立体”的完美嬗变?笔者做了一些实践和思索。
    一、做好学前需求调查,顺学而为定目标
    学习需求分析并不是新生事物,“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这些都决定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切入点、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储备量,只有以现实为基础,从学生的需求入手,才能将寓言故事这种传统经典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寓言故事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学生在课外阅读寓言故事时兴趣盎然,但是当这些有序的故事作为课文呈现的时候,很多学生却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是为什么呢?在执教《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之前,我通过问卷对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
    1、你读过这则寓言故事吗?对故事中的寓意理解吗?
    2、通过自学,你能自己读懂课文吗?你认为哪些生字在书写中容易出现错误?
    3、你希望老师如何带领大家学习这则课文?
    调查结果显示:
    1、班内76.9%的学生表示读过这则寓言故事,53.84%的学生表示自己能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
    2、88.5%的学生表示通过工具书查询、同伴互助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可以自己读通、读懂课文,73.1%的学生能够发现并指出“汤”“肠”“烫”等形近字的易混易错处以及读音的区别,但对于“蔡” 和“睬”仍需要进行笔顺笔画方面的基础指导。
    3、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53.8%的学生选择有感情朗读课文,38.5%希望采用课本剧的形式,更深刻地了解这则故事,7.6%的学生希望课堂中可以拓展延伸更多的课外寓言故事。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单元教学和语文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故事,并通过合作互助完成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
    3、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结合生活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4、策划、准备“小小故事会”,以小组为单位,“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开展。
    二、紧扣文本立足生活,立体多面树形象
    艺术形象是寓言的躯体,道德教训是寓言的灵魂。寓言教学要想让学生切实懂得故事蕴含的寓意,“人物形象”的树立是很关键的环节。然而纵观我们今天的寓言故事教学,毋庸置疑,部分教师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寓意本身上,而忽视了揭示寓意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碎片化”,生拉硬套地去挖掘文本内涵,削弱了寓言故事教学的功能。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材,每一册都会有不同寓言故事的选入,这些故事有的诙谐风趣,有的耐人寻味,有的富含讽喻意义,在这些文本教材的处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解读文本、立体地树立“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身上获得启迪、理解寓意。
    以《纪昌学射》这篇寓言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多元的解读。我们可以从“飞卫”的角度来理解,即严师出高徒;可以从“纪昌”的角度来理解,即学习一项本领,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还可以从人生指导的角度去理解,只有把一个个的小目标、阶段目标看大、做好,才可以更好的接近大目标,实现大目标。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做好对教材的多元解读和思考,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在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内助学生“一臂之力”。
    三、抓关键词因势利导,多元启迪生寓意
    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往往是夸张的,讽刺意味十足,而寓意往往就蕴含于它的思想认识之中,寓意是一根看不到的线条,而这根线条不会直接在文字中出现。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要注重关注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因势利导,助燃启迪,“用抓关键词来鉴赏寓言”就是这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体悟寓意的方法。
    譬如执教《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非常短小,但是要让学生理解到“种田人是存在侥幸心理,把偶然当成了必然”这样的深刻道理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了解了故事,进行了讲故事的练习之后,我抓住“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些关键词,启发学生联系全文来思考。在清晰的时间单位排列面前,学生很快地理解到了——“这个种田人是把‘一天’偶然出现的事情当成了‘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所以结果一无所获”,寓意就在这几个关键词的把玩过程中迎刃而解了。
    寓言故事是座独特的艺术桥梁,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能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能发现到生活的内在意义。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创新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寓言故事,领略寓言故事的美,感悟寓言故事的理,来增强寓言教学的实效性。以寓言为钥匙,打开启迪学生心灵的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参考文献:1.严文井:《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出版于1982年  
              2.詹宇:《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教学》于2013年9月28日上传网络
              3. 2015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点击次数:87  发布日期:2016/5/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