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学习习惯的思考 孟春玲
2
关于英语学习习惯的思考
◎ 陕西省大荔县同州中学 孟春玲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对我校和其它几所农村高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完成作业,课外阅读,课后复习,兴趣爱好等有关学习习惯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做了分析总结,发现了学生中存在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把学习当做是应付差事,课前不预习,不借助工具书或网络进行自主探究,课堂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巩固,更没有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对于我县的英语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师观,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新课程要求人们把教师看作是教育资源的向导和学生发展的指导者。我们要以自己的学识品德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新教材在教学目标,选材内容和设计体例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教师要真正完成课程目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需要较强的教学任务设计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研究者的姿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教学总的问题,从而为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和学者,奠定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的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知识是师生双方心灵交汇的载体,是连接师生精神世界的纽带。教师要交给学生有用的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真才实学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们要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我们教师没有学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教师没有终身学习,终将被时代淘汰。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利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兴趣是一种积极地情绪,兴趣能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技能的熟练,还能不断增强学习者学习的动力。一个好教师,只会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对你及你教的学科感兴趣。我们的学生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对英语没兴趣,不感冒。因此,我们英语教师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看作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逐渐养成自觉自愿、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在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简单的英语幽默,谜语以及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这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有时候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我们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那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就是纸上谈兵。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増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当不断赞赏与激励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当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在教学中。例如,从不张口读英语的学生,能在早读时间开始读,尽管有些结巴,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提出表扬,以此来激励他坚持读下去。教师可借助言语、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营造情感氛围。教师充满情感、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强烈的震撼学生的心灵,教师亲切、愉快的表情,可以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心里距离,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我坚持在每节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Free talk,让学生自拟题目,题材不限,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可以是讲小故事,朗诵诗歌,自编对话等,学生自由发挥,气氛活跃,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我们首先对词汇问题进行基本研究。词汇能力是学生所有基本能力中最重要而且也是最基础的能力,词汇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英语成绩。我们认为:不能认为词汇问题是纯记忆性的问题,更不能认为记忆单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的责任是尽一切可能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当然,词汇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词汇教学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词汇知识的教学内容非常的丰富,有不同的教学方法:Gap filling 、Defining 、Matching 、Brainstorm、 Grouping the words等。我们尽可能地用到这些,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对高考说明中的词汇进行分类,有关颜色、动物、蔬菜、职业等分类练习,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词汇大比拼的比赛,激励学生更多的积累。在课堂教学中,依据不同词汇的目标(理解,掌握运用)设计不同的词汇运用活动。鼓励学生使用字典,尤其查找收集一词多义的词汇。让每一位学生准备词汇摘录本,摘录来自考试卷、高考卷、报刊中的词汇,使词汇学习和积累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要定期检查、多加鼓励,把这个活动常态化。如:strengths:What are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return:That angered Watson,who attached her in return.我们关注学生易错词汇,对应该掌握应用的词汇多创设情境进行运用、训练练习,反复巩固,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如:fell felt lie lay flew flow等。
在英语 阅读教学中,加大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力度。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面狭窄,阅读兴趣不强。我们就选择难以适当、内容有趣的读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题材、体裁的文字资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再就是保证阅读时间,开展天天坚持15到20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人人课外阅读300至500个词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以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我们还利用网络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论查阅资料,组织报告,还是进行评价,均由学生独立或协助完成,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方式会发生显著地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充当老师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获取了知识,也提供了用英语做事的综合语用能力。其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和网络资源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进行探究的有效认知工具。例如在学习环境文章时,向学生展示了自己拍摄的雾霾天气中骑自行车的情景,然后我用课件展示了雾霾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认识到雾霾的危害,从而激发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总之,我们教师有责任使学生喜欢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在前面我们介绍了我校学生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针对此就很重视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解可之前,学生先学习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这样在教师授课时学习的针对性就强了。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下一节课上课前进行预习检查,让学生形成预习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因此,我们重视作业的功能,发挥作业的反馈、评价、补充的作用。做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正确组织好学生做作业,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有重要意义。同时,批改检查作业,又可以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如墙报、黑板报、时间表、课程表、班级门牌、花园警示牌设成英汉对照形式;开辟英语园地、英语角;校园广播定期播放英语小笑话、小短文、小知识等,学生学英文歌曲,英文小品,编排话剧,朗诵诗歌……此外还举行故事比赛,口语比赛,英语手抄报等活动,组织到位,学生乐于参加,从而使学生的真实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英文经典大片,使学生更广泛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获得生动形象的语感和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真实的素材。定期开展辩论比赛。话题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如、中学生的交友问题、抽烟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上网的利与弊等等。我们尽可能地创设英语环境,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英语就在他们的周围,就在他们 的日常生活中。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具有特定的文化现象。学生学英语时,往往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或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根据本族文化的模式,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表达英语,因而常常产生误解,造出病句。这时教师要注意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供大家参考,研讨并适时组织学生辨析,判断,得出正确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