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于明谦

    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提高物理应用能力
    ◎   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  于明谦
    摘   要: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关键词: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 引导学生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掌握规律 物理问题 基础知识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一、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 原理、公式和法则等)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物理规律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其中,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规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纽带。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必须使学生学好基本规律。
    二、学生自身对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能力的培养
    自然界的客观物理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各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联系,其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东西,非本质联系虽然也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但是,它们是片面的、不稳定的,或者是偶然的,单从现象看,有时甚至是本质属性的反面的或弯曲的表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师对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能力的培养
    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简单地说,马蹄对地面有作用力,地面对它的反作用力使马前进。 而车虽受地面摩擦力,但小于马拉力,只能前进。而不是后退。 在如:牛顿第一定律中说:“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力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其中的“一切”和“总”还有“力,迫使”以及“改变” 都是很重要的字眼,这些字学生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那么学生怎样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点击次数:178  发布日期:2016/4/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