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邵占锋: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河北省清苑县白团中学 邵占锋
    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更加关注的辅助教学,而且将信息技术孤立于课程之外,不能作为数学结构的有机元素来看待,结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并非忽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侧面来看待。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现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个人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主要表现方式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精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而是学生个别化学生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3、信息技术与数学探究性活动、课题学习的整合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活动综合实践应用的研究。例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课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
    二、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
    3、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借助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初三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 ,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课程整合”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点击次数:111  发布日期:2013/8/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