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友贵:化学实验高考试题剖析
化学实验高考试题剖析
◎ 四川省平昌中学 牟友贵
一.选择题
[例1](1996年上海市高考题)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mL量简 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解题思路]量简是不能准确地计量的仪器,滴定管是较精确的计量仪器。准确量取25.00mL溶液,应该用50mL滴定管。又因为碱式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橡皮管,高锰酸钾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橡皮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
[答案]正确答案为C
[例2](1997年上海市高考题)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 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解题思路]根据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特点,应配成500mL溶液,而加入500mL的水是错误的,则A、C的操作不正确。再计算CuSO4•5H2O的质量:
0.5L×0.1mol•L-1×250g•mol-1=12.5g。
[答案]正确答案为D
[例3](1996年全国高考题)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合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
A.Cl2 B.CO C.CO2 D.N2
[解题思路]本题将选项中的物质作为可选择的反应物,又要推出反应后的最终产物可能是选项中的何物。试题新颖、灵活,要善于比较,培养思维的辩证性。解题时应用选项中的四种气体,分别进行上述实验,如将B选项中的CO进行实验:CO、O2都不与NaOH溶液反应,O2与Cu反应生成CuO,CuO又与CO反应,生成CO2,尾气为CO2。同理D选项的N2进行实验,尾气为N2。
[答案]正确答案为C、D。
[例4](1992年全国高考题)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解题思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规范的操作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沾有待测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中部,试纸变色,立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值。在操作过程中,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也不能将pH试纸丢放在待测溶液里。
[答案]本题答案为C
[例5](1995年全国高考题)在右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中的b液体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选项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水
B CO2 4mol•L-1NaOH
C Cl2 饱和食盐水
D NH3 1mol•L-1HCl
[解题思路]本题为信息迁移题,将已学习的HCl、NH3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进行知识迁移,既要形成喷泉实验,又要液体充满烧瓶,这是本题的特点。有关化学反应为:
3NO2+H2O=2HNO3+NO,CO2+2NaOH=Na2CO3+H2O, NH3+HCI=NH4Cl。
[答案]本题答案为B、D。
二.简答题:
[例6](2001年全国高考题)回答下面问题:(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解题思路]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分液的方法。解第二小题的思路:紧扣水与有机物互不相溶这一分液原理,从分液漏斗中放出少量下层液体,在向放出的液体中加水,如不分层,则证明下层是水。
[答案](1)蒸馏法;(2)取一只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例7](2004内蒙高考题)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判断理由 。
[解题思路]观察装置A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内保留一段水柱,可知该装置不漏气,否则水柱必下降至与试管内液面相平;因为装置B分液漏斗上口与下口用橡胶管相连而相通,气压相等,故不论其是否漏气,分液漏斗下口必有水柱(滴)流下。
[答案]1不漏气;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2)无法确定;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例8](1997年全国高考题)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标号)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解题思路]本题既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又重点考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要迅速用抹布擦试,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要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要请医生治疗。所以A、B说法是正确的。苯酚有毒,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如果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C的说法是正确的。浓硫酸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量简是量取溶液的量具,不能溶解溶液,则D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本题的答案是A、B、C
[例9](2004广东省高考题)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氧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 (2)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3)实验室时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时 。
[解题思路]MgCl2水解因条件不同,既可以水解为Mg(OH)Cl,也可以水解为MgO(题给条件),加入盐酸或通入干燥的HCl气流,均能抑制MgCl2的水解;Ca(OH)2转化为Mg(OH)2的简便方法是用MgCl2溶液;
[答案](1)MgCl2•6H2O Mg(OH)Cl+HCl↑+5H2O↑
MgCl2•6H2O MgO+2HCl↑+5H2O↑或 Mg(OH)Cl MgO+HCl↑ 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2水解,且带走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气,故能得到无水MgCl2 (2)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3)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例10](2003年全国高考题)拟用右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 ,理由是 。
②气体 ,理由是 。
③气体 ,理由是 。
④气体 ,理由是 。
[解题思路]装置有以下特点:①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在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气体;②该气体中的杂质能溶于NaOH溶液(或水)或与NaOH溶液(或水)反应;③该气体不与所用的干燥剂反应。分析4个选项产生的气体:A产生C2H4,反应需要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发生装置不适宜;B产生Cl2,能和氢氧化钠反应;C产生NH3,能溶于水;D产生NO,该气体不溶于水不与P2O5反应。
[答案](1)NO;(2)①C2H4;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②Cl2 ;反应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③NH3 ;反应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例11](2004上海市高考题)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190.720g),利用左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3)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 、 (固定、夹持仪器除外)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题思路]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应有:①试样质量 ②锥形瓶加水的质量 ③产生O2的质量;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时,说明Na2O2和H2O的反应已经结束;第二种方案只能根据Na守恒来求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显然应测定最终所得NaCl的质量;“溶液转移、蒸发、固体称量”等实验所用仪器包括: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题给)及烧杯、玻璃棒。
[答案](1)2Na2O2+2H2O=4NaOH+O2↑ (2)试样质量 锥形瓶加水的质量 第4(或5)次读数(或用具体数值表示);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 (3)①蒸发 ②NaCl的质量 ③烧杯 玻璃棒 ④偏大
[例12](1997年全国高考题)1,2 - 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 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 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解题思路]本题是是一道综合性的的实验简答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解题时依据试题信息,细心观察实验装置图,善于联系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发散思维,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解答实际问题。
[答案]本题的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为:
(1) 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答除去CO2、SO2。
(4)原因: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答"控温不当"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