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童万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童万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改革也逐步展开。我县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好几年了,这期间我一直担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通过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高中教学实践和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大胆尝试体会,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一些反思。
    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师素质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成败,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新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环境、课程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使得教师的角色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要实现从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变,从本体型向指导型转变,从再现型向硏究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教师要成为学者,成为专家。具体来讲,我认为新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下面一些要求。
    (一)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素质要求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是否适合教师和学生,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需要教师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可以作为硏究对象的课题,采取独立或合作的形式展开硏究,最后将硏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它需要教师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硏方法和技能,如:怎样选题?怎样收集信息和资料?怎样设计硏究方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展幵硏究活动?怎样展示和运用硏究成果?这些都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硏究者。
    (二)对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师能够参与课程幵发,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学服务,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指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幵发能力、课程知识和合作精神。课程是幵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程幵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素质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发展领域。
    (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素质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师重构课堂,它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教师的最大挑战,它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权威,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反思等。
    (四)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素质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善于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会运用一整套的技术即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有意识地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实施一段时间,但在现阶段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忽视物理实验教学,忽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信息的提取、分析的思维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思想认识,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物理是最有用的,大到航空航天,小到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用具、小现象。部分老师一开始还能注意到这一点,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加上受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的影响便渐渐地模糊了,多以大量练习代替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多数教师无论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多做题,做好题才能学好物理。一成不变的学习,学生终究会有疲倦的时候。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的今天,要不断地展现物理学有用的一面,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内驱力。为此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跳出“满堂灌”的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会直接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演示“宇宙中失重”、“电梯中超重”、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模型、难以实现的实验模拟以及对物理原理理论解释的模拟等物理现象,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再如“平抛物体的运动”的教学等较难理解的知识就可以利用Flash课件中的几何画板模拟平抛过程,列表分析平抛运动过程中速度、位移的变化情况,并同步求出对应的函数关系。这样,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形象化了,课堂气氛也生动起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变得敏捷而深刻。也可以组织学生去科技馆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所带来的魅力。改变沉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提问技巧,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知识的接受情况的检测,通过提问中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节,针对学生还未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及时进行补充,以便于学生掌握。可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是将相关问题丢给学生,忽视了师生的互动,导致提问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进行《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请列举生活中有哪些磁现象及其应用。然后学生举例,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却不做评价,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这样的课堂教学单调、陈旧、平静,因此,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合作和探究更谈不上。提问应该注重师生双方的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后并不是把问题甩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问题进行反馈,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状态,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如,在《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教学中,在对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的实验探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电感对交流有阻碍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后,要及时通过反馈来总结:交流通过线圈时,电流时刻在改变。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必然要产生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
    (三)改变实验教学形式化,关注学生技能培养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却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无疑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形 式,只会将学生培养成一台台读书机器。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效果,也是不成功的。如,在《光的色散》的教学中,教师演示让强平行光分别通过玻璃三棱镜和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和平面镜,让一束红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于屏幕上等现象,整个课堂都由教师操控,学生失去了主动权,依旧有走形式的痕迹。要知道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师展示,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而获得实验结论,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更要注重实践性,摒弃走形式的弊端。如,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教学中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探究,教师要指导 学生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然后分组对表针的摆动方向、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等实验现象进行记录,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小组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小结并追问“还有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 ”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点击次数:46  发布日期:2016/3/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