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田方
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麻竹溪完小 田 方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但是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的认识面越来越多,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思考问题的能力非常强,而且非常有突破性。那么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有新思路。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几个观点:
第一、钻研教材,找准目标,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过去是这样,现在依然应当这样做。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自己学生年龄特点及生活和学习经历去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让教学鲜活生动,使每个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所得。
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与课前的教学预设有着及大的关系。备课时把握不准教学目标,会使教学过程产生“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不良局面,对课堂上所生成的现实问题教师束手无策。何时收、何时放,教师无法驾驭,教学如一盘散沙。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做出充分的教学预设。每提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几种答案,会有几种思考的角度,教师都要力求想全,并准备好每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只有胸有成竹,课堂才可以游刃有余。
第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必须要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有较高水平,引起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想,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何联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
如我在教学72÷8+21÷7这样的题目,又出现了880-420÷7×3,这时该怎样计算呢?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知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应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但是具体怎么样落实呢?我就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跟自己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就这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请学生来回答时,我不发表意见,只是请其他学生来帮忙评。这样一层一层的把题目的运算过程剖析出来。我觉得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比老师一味的教出来的更能记牢。上述案例说明,有了积极主动的思考,课堂才会产生出互动生成的精彩场面。这种互动生成是在师生共同努力配合下形成的,是一种内在的思维层面上的交流碰撞和交锋。这种生成是经过教师在呈现问题的前提下,激活学生思维,产生认知冲突。学生自觉的独立思考后,师生、生生互相交流产生的思维碰撞,互动生成最终达到有效的建构。
总之,教师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钻研教材,找准目标。 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打开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