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预防和矫治 金建华

    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预防和矫治
    浙江省三门县职业中专     金建华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沉迷网络游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不同程度都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对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治,一直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每位教师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当代的师者,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也,更重要的是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能及时地矫治,使他们的心理能得到健康地发展,这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关键词:初中  后进生   沉迷   网络游戏  心理  成因   预防  矫治

         教育工作中最难也是最苦的"差事"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后进生的行列,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管理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些后进生的管理。本文对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如何做好预防和矫治,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对后进生和“网瘾”的理解
        1、以前我们说的“差生”,现在叫后进生。一般可分为单差生和双差生。单差生主要指学习成绩差,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与纪律都差的学生。其实双差生我们都是指学习差和思想表现都不好的学生(不包括由于遗传和生理因素导致的有缺陷的学生)。
        2、沉迷网络游戏又称“网瘾”,这个瘾和烟瘾、毒瘾、赌瘾中的瘾意思一样是指特别深的不良嗜好,亦泛指对某项事物的特殊兴趣、癖好。

        二、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的成因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1、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关系不融洽,时常打骂或吵架、说脏话或粗话,在这样家庭的子女往往性格比较暴躁、易冲动且不计后果、平时表现比较压抑苦闷,且大多子女学习成绩不好,大人没有精力管教自己的子女,在家玩游戏或玩很晚都没人管,时常旷缺课或逃课去网吧,最后沉迷上玩网络游戏。
        2、留守子女的家庭
        现在有一些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子女,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或有重大事情才回家,基本上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及亲戚照料,他们基本上不听老人和亲戚的话,管也管不住。这些学生容易被外面的环境所感染,且初中生自控能力也还比较差,好奇、新鲜、刺激的事物很容易被吸引,一旦迷上网络游戏就很难自拔。
        3、过分溺爱子女的家庭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还比较多,虽然农村也有两胎的,最多也很少超过两个,加上生活条件都还比较好,绝大部分家里都有电脑,家长对自己子女都非常宠爱,子女想什么给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只要子女开心,上网玩游戏也不是很制止,也舍不得批评,生怕子女不高兴,有些子女就是在这样的过分溺爱、过分放松的环境下,慢慢迷上网络游戏的呢。

       (二)、社会因素
        1、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本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但这些娱乐场所为利益所驱使,对相关部分的规定,总是置若罔闻,对未成年人来者也总是闭一只眼开一只眼,做到来者不拒。我们经过这些场所旁边的时候时常看到有未成年人进进出出,那我们的监管部门为什么不经常性突击检查呢?但现在往往是即使执法部门抓到有未成年人上网也只是批评或罚一些小钱不了了之,检查过后还是老样子。
        2、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前社会的并不乐观的就业前景、甚嚣尘上的物欲主义、金钱的价值理性、沉渣泛起的新“读书无用论”思想、颓废的享乐主义的消费趋向、盲目的变态的偶像崇拜等等风潮,也在潜移默化地浸染着涉世不深的中学生,再加上这些学生本来就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靠玩游戏来打发和消磨时间,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又这么大,就这样慢慢地迷上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三)、学校因素
         1、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压力过大
        初中学校在中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还很难摆脱。为了应试教育绝大部分学校分快慢班,分入慢班的学生原来还比较好的学生认为自己考好的学校希望不大了,丧失前进的动力,加上这些班级后进生比较多,良好的班风就很难形成,原来不是后进生的同学为了“适应环境”也慢慢变成后进生了。如果任课老师不严,有手机的同学可能就偷偷拿出手机玩,聊天、玩游戏就时常发生。有些比较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可能谎称自己身体不好,向班主任请假看病为名,跑到外面网吧、游戏厅上网玩游戏,慢慢迷上网络游戏。同时,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现在的孩子承受超出自身年龄的重大压力,面对家长和学校的双重监督,孩子们失去了正常享受玩乐的自由和快乐,一股来自歇斯底里的本能欲望冲出了自我的限制,并凌驾于超我之上,为找到发泄和减压,有些同学就寻求玩网络游戏,最后也沉迷上了玩网络游戏了。

         2、学校、老师对后进生缺少“阳光”教育
        学生学习不好,往往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鄙视,这样他们就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心里也非常脆弱,缺乏勇气和进取心。去网吧和游戏厅是他们消遣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忘掉一切,可以使失落苦闷的心暂时得到宣泄和满足。如果此时得不到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帮助,这些学生心理可能受到很大的打击,有些学校每班都有各个同学的周或月的品德考评分汇总表贴在教室里,这些学生扣分肯定是最多的,墙壁上常常还贴着检讨书,他们对这些可能时而不见,反正我什么都差了,即使做好一点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导致这些学生更加自暴自弃,放任自流,一发而不可收。学习和老师对这些学生往往都是批评,缺少正面“阳光”教育。

        (四)、学生自身因素
        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讲,与以下三方面有关。
        1、“网瘾”易感人群
        学生对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网络活动持有一种的持久的不易转移的爱好,有些同学玩网络游戏象吸烟吸毒一样,一旦沾上就很能摆脱。有些人抗“网瘾病毒”能力强一点,有些人一旦“病毒”入侵就马上感染,这些人就是“网瘾”易感人群。
        2、辨别能力差   
        初中生由于生理和心理都尚未成熟,对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利弊的认识缺乏辨证的分析、理智的判断,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具备清醒的辨是非、分善恶、识美丑的意识,甚至颠倒黑白。
        3、意志力薄弱
        学生看到形形色色的世界,很容易迷失方向,再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的不足,不能合理调配学习与游戏的时间,由于游戏的刺激和极大的吸引力,致使学生混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的生活,且极易受网络虚拟空间的纷繁信息的干扰、暗示、引诱,而使自己不能自拔。

        三、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预防   
       (一)、对从没有玩网络游戏的学生心理预防
        这些学生往往生活在山村或比较贫穷的地方,由于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差,家里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只有在学校上电脑课的时候可能碰到过。对这些学生,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向他们说明互联网能获取各种信息和所需的知识,足不出户就可以周游世界进行网上购物,利用互联网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及电影、电视、游戏等各种娱乐活动,它给人类生活带来快捷、高效,同时也要向学生说明互联网中的信息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这就要我们学会去伪存真、明辨是非的能力。游戏有利于开发我们的智力,但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很容易入迷,很容易上瘾,被称作“电子海洛因”,家长和老师要向他们说明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二)、对未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心理预防
        1、对学生进行上网目的教育
        向学生说明,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找资料,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聊天、玩游戏用来消遣的。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正确处理好与父母关系、与老师关系、与同学关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不要乱交网友也不能轻信网友,不能盲目听从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说去上网就跟着一起上网;更不能与社会上那些游手好闲的人结交,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家长要严格控制子女上网的时间
        家长要安排足够时间让自己的子女参与社会活动。设置电脑密码,如果子女要打开电脑必须要问家长密码,这样家长知道自己的子女什么时候开始上网,严格控制他们上网时间;加密锁定不良网站,并有目的培养自我的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父母要想更好地监控子女的上网行为,把电脑放在你能看见的地方,不要放在子女的卧室,最好把它放在客厅里,这样更便于监控。

        四、对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矫治
        初中生正是生理和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巨变的时候。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对家长、老师的话往往不是顺从而是反感,心里有抵触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沉迷网络游戏的后进生,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总是听到批评的话语,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极大的伤痕,表现出忧伤、敏感、冷漠、消极等特点,主要从以下几点矫治:

       (一)、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1、父母关系和睦的家庭
        父母关系融洽的家庭,家庭成员生活在一种愉悦舒畅的环境中,父母能高高兴兴上班、认认真真做事,工作效率也高;这种家庭的子女能快乐学习,做事注意力较会集中,同学之间较能团结友爱,较能尊敬老师和长辈,也能比较健康快乐生活。父母关系不和;时常吵架或打骂的;尤其是单亲或有离异的家庭,他们的子女性格也表现暴躁、喜怒无常、沉默压抑,孤僻。为了消除这种烦躁的情绪往往会找一些东西发泄:如上课随便讲话,玩手机,时常旷缺课或逃课去网吧玩游戏,
        2、遇事能协商,比较民主的家庭
        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如果遇到事情多能协商、能共同分析研究,而不是一方强加另一方,家庭就会减少冲突。子女向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有时是合理的,有时是不合理的,即使碰到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也应该和孩子一起探讨和分析,让孩子自己认识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家庭成员之间说话,做事都能平等、民主地对待,这样孩子的心理也能健康发展,也不会因为心理空虚和无助去找网络游戏。

       (二)、加强心理辅导,多参加各种有益活动
        1、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沉迷网络游戏的这些初中后进生,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思想表现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心理方面出现一定的异常,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室,对这些学生必须要进行心理辅导。这些后进生缺乏自信心,自卑心强,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总是低人一等;怕被人讽刺、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教师应该多搜寻他们的长处、优点,多找发光点,让他们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读好书、做好事,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教会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多与人沟通、多与人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
        2、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
    由于这些后进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每天让他们坐在教室读书肯定是坐不住的,学校利用自修课、班会课或课外活动,有组织地让他们看看电视新闻、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电视,分散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多带学生进阅览室或图书馆转移他们玩网络游戏的兴趣;学校多开展各种适合这些后进生的各种电脑比赛:如打字比赛、字体设计比赛、制表比赛等相对比较初级的电脑比赛;书法比赛;趣味体育比赛甚至各种阅读比赛;并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课外兴趣多了,自然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就减少了。

       (三)、家庭、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宣传教育、减少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台及报纸利用那些沉迷网络游戏后的不良后果作为反面教材,加强宣传。学校要利用广播台、宣传橱窗、标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题材的宣传片、纪录片;班级要利用黑板报和主题班会等宣传手段,宣传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以及摆脱网络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认清沉迷网络游戏对自己的身体和学业的危害,学会辨别网络游戏的优劣,引导他们合理控制并逐步减少网络游戏的时间。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密切关注本班学生是否按时上学、迟到还是没来,都要查明原因,家长也要高度关注自己的子女是否按时到家,查明途中是否有去网吧的习惯,严格控制在家上网的时间,做到疏导和限时相结合。

       (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学校除正常的体育课外,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跳绳、踢毽子、拔河、短距离的接力跑、飞镖、投篮,广播体操等比赛,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消除平时压抑和沉默寡言的不良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五)、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1、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一直都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尤其对思想表现不好,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后进生转化教育中更为重要。除了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各任课老师在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德育教育,我们要时常和学生一起探讨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偷窃、淫秽等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告诉学生网络游戏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区别,让学生明白碰到各种问题应该心平气和协商解决,更不能动不动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2、开设法制教育课
        法制课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部分,学校应该定期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多结合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这些案例,从中认识违犯法律对社会、家庭和自己造成无法弥补的危害;学校也应该时常邀请公安和法制专家到学校开展各种法律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学校也可经常性开展各种法律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演讲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不做有损于他人的人。
    通过对初中后进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不管是谁都不能超越法律的底线,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让每个学生都知道什么事是可以做,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

       (六)、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和减慢进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心理变化波动较大,容易受周围的人和事影响比较大。沉迷网络游戏的初中后进生对学习都失去了兴趣,都缺乏自信心,有很强的自卑感,教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能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改变教学策略,必须放慢进度,比较深奥的例题可以不讲,较难的习题也不要求学生做,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后,有所得,那怕是这么一点点,总比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满头大汗,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一无所得要好吧。
    对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的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给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和别人、懂得怎么尊重他人远远比你掌握文化知识重要得多。如果一个学生思想品行不端正,玩手机,随便讲话,不听老师讲课,老师制止也不理不睬,对这些学生谈学习还有意义吗?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干脆不上课,不如停下来谈谈纪律,学学《中学生的守则和行为规范》更有意义。

         总之,对初中后进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预防和矫治,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管齐下,共同协作。政府部分首先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网络市场,重视网络软件的开发,对不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的网站一律关闭,决不能心慈手软;网络执法部门应不定期,不间断地对网吧、游戏厅进行检查,对有未成年人进网吧或游戏厅,尤其在上课期间进这些娱乐场所的,要严加看管和处罚,不能停留在仅罚一些钱就了事,可以规定:在这些地方发现有未成年人上网超过二次的一旦发现查实的,就不准继续营业,如果真出台这样的政策和措施还有谁能听之任之呢?家庭、学校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常可以举一些沉迷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危害的例子,让他们真正认识沉迷网络游戏对自己身体和学习的危害,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带自己的小孩到外面多走一走、看一看或在家周围带他们走走公园、爬爬山,可以领略一下美好的自然风光,呼吸呼吸清新的空气,放松放松自己,同时也增长一些知识;学校要尽可能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课前几分钟可以唱唱歌、讲一个故事、读一篇课文;多开展做游戏、演讲比赛、趣味体育等来转移这些学生的兴趣。
     

    点击次数:186  发布日期:2016/3/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