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小学合唱教学的点滴体会 郭艳华

                 浅谈小学合唱教学的点滴体会
         ◎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八家子镇上南小学    郭艳华
        小学生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声乐演唱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合唱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中的普及和发展。建立在小学音乐教育基础上的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声乐艺术的表演形式,又是一种高难度的声乐艺术实践活动。成功的小学生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都有重大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更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合唱素质。
        那么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在受到教学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合唱训练就显得更加困难。那么如何解决农村小学合唱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呢?本人就我们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上南小学校的合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小学合唱教学要选择相应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合唱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受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特点、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来选材。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从中年级起,加入二声部合唱 ,例如:《踏雪寻梅》、《苹果丰收》、《叮铃铃》等。还有一些充满情趣的作品,例如:《太阳出来了》、《卖报歌》《红蜻蜓》等。       
    总之,选择歌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从“听”着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和成功之路的金钥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农村小学中年级的合唱教学一般以齐唱为主,一成不变的齐唱、独唱使学生逐渐感到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在音响效果上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
    三、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口型的统一至关重要
        口型的统一不仅能使观众看到整齐、优美的口的外形,更能使发出的声音通畅、光彩,有众口一声的感觉,体味到童声的美妙与和谐。如果合唱表演做到了口型的统一,那么,童声合唱训练就基本成功了,然而,要做到口型统一并非易事,因为在未经训练的孩子们,他们的歌唱习惯不一样,也就是说从呼吸到喉咙、口腔的状态都是各自长期形成的自然状态,属于原始的音色,每个人的音色不同,有的唱高音近乎喊叫,有的低音唱不出来,即使在中音区声音也是各归各,显得杂乱无章。
        为了让孩子们练习歌唱时咬字、吐字清晰,气息均匀,口型统一,我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咬字、吐字的方法,借鉴我国优秀的传统演唱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知道:“五音”(唇、齿、舌、牙、喉)、“四呼”(开、齐、撮、合)、 “归韵”、“收声”、等。教会学生弄清字头声母的发音部位,学习发音方法和字头练习。
        例如:我在教学《鸟归林》中,开始有鸟叫声音和翅膀噼噼啪啪声音,歌词是这样的:“啪啪啦啪啪啦,啪啪啦啪啪啦,恰恰恰恰夏夏。啪啪啦啪啪啦,啪啪啦啪啪啦,恰恰恰恰夏夏”。而且都是十六分音符,六个字唱一拍,个别学生口齿不够灵活,总是丢字落字,唱得不够饱满,怎么办?我就借鉴了上面所说的咬字、吐字的正确发音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终于使学生懂得了正确地发音方法和演唱技巧,为后来的训练和演出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从齐唱到分声部合唱教学
         二声部合唱能够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音乐感,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它比单声部教学难度大。单声部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旋律音程的音高以及节奏,节拍唱准就大体可以了,而二声部合唱歌曲要求较高,对唱两个声部的学生除各自音高、节拍、节奏唱准以外,还要求两个声部过度一致,起迄准确。节奏、节拍整齐,声音和谐,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同时要求学生在唱一个声部时能顾及到另一声部的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在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时,让学生知道,两个声部总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烘托,互相补充,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开始练习二声部合唱教学时,最好是选择练习齐唱,然后练习二声部单旋律交替,再过度到轮唱,最后再练习同节奏不同音调二声部和不同节奏具有复调因素的二声部合唱曲。在教学中,还可以从欣赏入手,选择一些既简单、和声效果又好的二部合唱曲的片段给学生听,主调音乐二声部合唱都有一个旋律,它可能自始至终保持在一个声部,也可能在两个声部中交替出现。不论唱哪个声部,首先要熟悉主旋律,才能使另一个声音与主旋律的构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因此,在听二部合唱曲片段时,在熟悉了主旋律的情况下,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听副声部旋律。在训练合唱曲的时候,也同时可把重点放在副声部上。在两个声部合唱的时候,提醒学生要互相配合,不论唱哪个声部都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特别是唱副声部的学生更要做到和第一声部速度 一致,强弱一致,节拍一致,感情一致,始终求得与第一声部都保持均衡。
    五、有效地聆听,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情感的体验和表现都是建立在有效聆听音乐的基础上。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主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的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唱歌、识谱都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只有先通过有效地聆听歌曲的范唱,才能更快更准的唱好歌曲。
        例如:在学习合唱曲《红蜻蜓》的时候,我先请学生聆听歌曲,让学生在初听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优美旋律以及歌曲内容。再次聆听歌曲时,听出歌曲的声部和拍子,身体左右摇晃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拍子。举右手表示听出高声部,举左手表示听出低声部。两个声部都听出,就举双手。在分声部学唱的时候,我请学生聆听我的范唱,在心里轻轻跟唱。
    通过有目的的听,学生对音乐的情绪和内容有了初步的印象,再次聆听的时候,学生对歌曲的两个声部有了整体感觉。同时告诉学生:听低声部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并能辨别两个声部的高低。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对节奏和旋律的高低就听得很清楚了,学唱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所以说,有效地聆听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合唱歌曲往往都是高声部的旋律比低声部强,比低声部更容易学唱。低声部很难长处美感,而且很容易被高声部拉过去,唱着唱着就会变成高声部齐唱。如果低声部唱得很美,跑掉的机会就会减少。
        在教唱《红蜻蜓》时,我先教学生唱低声部旋律,边听边用手画出旋律的旋律线,等学生熟悉了低声部的旋律,再请学生加上红蜻蜓的翅膀,根据三拍子特点,边唱边左右飞,让学生飞出力度的强弱,这样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够连贯优美的延长低声部旋律,低声部学会了,那么高声部就容易了。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就不宜过多的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  
        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老师亦可以运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   
    六、发挥重唱优势,提高合唱技能  
        两声部歌曲是每一声部各由一个人演唱,称为“二重唱”。二重唱的形式与二部合唱近乎相似,但合唱要有一定难度。教师要给学生个人练习机会,让部分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逐步练习二重唱,以带动整体的二声部合唱。  
    七、充分利用课堂乐器,把握各声部旋律  
        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不容易把握各自声部的旋律,就会“跑调”。可以用课堂乐器来帮助把握旋律。学生有时唱得不准,但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是准的。合唱前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的基础上再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时的“跑调”。 
    八、加强合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在2012年3月,本人在我校,组织了40人的小学生合唱队,从三、四、五年级学生中选拔合唱队队员,训练中,从基础开始。首先教学生正确地发声,再教学生口型的运用,然后教学生用轻声的唱法开始练习。在2012年8月,我们上南小学的《鸟归林》和《踏雪寻梅》这两首歌曲,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三届“天通”杯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被评为三等奖,还曾多次在和龙市小学生合唱比赛中获奖。成绩的取得使我对小学合唱教学有了更加深切的热爱,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

     

     

     

     

                                              

     

                                             八家子镇上南小学

                            郭艳华

                                                  2015.11.17

    点击次数:54  发布日期:2016/1/2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