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五 单元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张斌
“二三四五 单元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 福建省漳平市第二中学 张 斌
就当前而言,有关新课改的探讨和实践活动,全国各地可谓是如火如荼蓬勃开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教师轻学生,重教轻学,重讲轻听,重知识轻育人,这种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不能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造精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一条适合闽西山区学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新路子,本人结合“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培养工程第四期骨干校长班”赴四川华阳中学考察的学习体会,结合漳平二中实际,摸索出一条“二三四五 单元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二三四五”的涵义
“二三四五”教学模式,就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性,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二”即“二元”,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课堂教学活动,活动突出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教”“学”二元相辅相成,直至二元归一,最终实现最大限度教学的有效性。
2.“三”即“三维”,指新课程标准中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既是教学过程教师要达到的三个教学维度,也是学生学习目标应达成的三个维度。三维的教学要融入到三维的学习之中,它指导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又促成了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
3.“四”即“四环”,指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抓好四大环节,包括课前导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检验等。四大环节是课堂教学具体的实施步骤,整个课堂在教学中分成四大块,缩短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让位给学生。围绕学生的“学”制定的教学四大环节,环环相扣,衔接紧凑,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4.“五”即“五位” (五个到位),分别是“课堂准备到位”、“导引指向到位”、“合作分工到位”、“落实目标到位”、“成果检验到位”。课堂教学四大环节紧密衔接,但要很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就必须做好“五个到位”。“五位”的提出是为整个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行而服务的,是实现课堂“五环”,确保“三维”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操作流程
我校在实施“二三四五 单元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严格按“二元”、“三维”、“四环”、“五位”来落实。
(一)“二元”
“二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侧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是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潜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互动是构成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魂”。
(二)“三维”
“三维”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教学维度。这三个教学维度,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也是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升华。三维的教学要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检测性,三维的教学要能融入三维的学习之中。
1.知识与技能:在三维中,知识与技能是传授知识的内核,又是获得另外两维的载体。
2.过程与方法:在三维中,它既是课堂教学操作系统又是课堂教学目标。评价一堂好课,是授课教师能将自己的丰富情感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育人的崇高职业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热情,丰富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释放学生激情与活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把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渴望与教育的育人目标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德育教学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三)“四环”
在教学中,课堂导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实践检验是实施课堂的四大基本环节。四大环节在教学设计上,衔接紧凑,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推动课堂向纵深发展,最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第一环节:课前导引
1.检测导入
(1)检测预习
从检查对象和检查内容上注意分层次,重点关注班级中的潜能生。要不要检查,检查哪些对象和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
(2)导入课题
在课题的选材上,可以用动画、漫画、班班通等手段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用活动、问题预设等方式导入本单元的教学。
在课题的操作上,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以层次递进,引入新课;也可以是温习旧知,揭示新课。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就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2.揭示目标
(1)目标的制定: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来制定学习目标的方式,目标的制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目标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展开。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学生逐步学会了学习,日后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2)目标的明确与展示
目标的制定要有可测性与可操作性,要明确具体,有一定概括性;要语言精练,表达准确而直观。在操作上,可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具、张贴、板书、学生齐读或教师口述等方式让学生强化目标感知,使学生能快速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导引下,形成课堂预习的自主习惯,对教材的知识点养成自主学习、自研理解、质疑的习惯,形成自己对教材内容检测理解程度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提纲,提纲对学生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包括学习的时间、内容、方法、自测题等。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针对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生可就答案上的预设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解决,并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作好展示交流的准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应走上讲台,将合作学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接受师生的质疑,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本环节在实施中应注意避免形式主义,不能为“合”而合,为“作”而作,杜绝作而不“合”与合而不“作”,草率应付。同时,合作探究应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度。小组合作安排应均匀组合,合理搭配,不能出现两极分化;成员之间应平等沟通交流,不能有“一言堂”;应遵循组织原则,不能偏题、跑题;应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以备纪录。
第四环节:实践检验
这一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适量的题目,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疑点、难点、重点,不仅要恰当好处地帮助学生答疑解难,点拨解答思路与方法,还要帮助学生总结答题规律等。具体教学中,力求做到:
1.要“六讲六不讲”
“六讲”:讲知识点、讲技巧点、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点、讲思维升华点。“六不讲”:与重点无关的不讲,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学生能讲的不讲,学生已懂的不讲,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
2.要有针对性
教师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能力。教师要以学定讲、以学定教,能根据不同的学情确定精讲的起点、深度与广度,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四)五位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课堂实施的四大环节中,就必须坚持做到“五个到位”:课堂准备到位、导引指向到位、合作分工到位、落实目标到位和成果检测到位。“五位”(五个到位)是构建“四环”教学、确保“三维”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
第一步:课堂准备到位
发扬团队精神,发挥集体力量,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布置、检查预习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修改、优化学案;组织培训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
预习方案设计应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预习方案的难度适中,学生能通过预习就基本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2.适量性: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根据不同学科预习时间应控制在5—30分钟内。
3.基础性:针对教材,围绕课程标准,紧扣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基本规律的课前预习设计。
第二步:导引指向到位
教师应认真研究课情、班情、教情和学情,认真钻研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深入学生实际,注意教师的引导应能与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激烈的碰撞。
相对而言,本环节比较灵活,既可以回顾前一课导入、复习提问导入,也可以由案例导入、实验导入,或由与新课题有关的问题事件导入等,以紧扣教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引入课堂教学。
第三步:合作分工到位
1.合作原则:教学前应认真研究对合作小组的调控机制,研究应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考虑优等生能“吃得好”,也要衡量中等生能“吃得饱”,让特困生课堂上不犯“困”。
2.合作要求:
(1)对学生而言,在合作学习时,应互相谦让、帮助、关爱与尊重,应倾听同伴意见,鼓励同伴参与,支持同伴发言,及时吸取同伴中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2)对教师而言,应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时机与合作的问题,对学生的点拨能恰到好处,不拖沓冗长,做到简而精;教师的评价要侧重于对合作小组的评价而非侧重于对个人的评价。
第四部:落实目标到位
主要是进行随堂达标训练,起到知识迁移拓展之功效。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独立、限时、限量完成,强化训练,巩固提高。小组合作交流出示参考答案后,教师搜集学生答题信息并进行点评。在讲解点拨过程中,突出强调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技巧与方法,加强变式训练,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延伸拓展,落实目标。
第五步:成果检测到位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的全部。因此,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
1.整合知识
紧扣课标要求,对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自主归纳总结,对知识进行疏理整合、形成网络,加深印象。在整合过程中,要突出易漏、易混、易错的知识薄弱点,对学生的总结,教师能及时予以反馈、评价,以起导向作用。
2.融入生活
通过“融入生活”,向课后延伸拓展。教师可根据本课的易混点、易错点、难点、重点、提升点等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生活实际应用题,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当然,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在设计的练习中也应有针对性和差异性,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这样既可让程度好的学生感觉课堂生动、活泼、有趣、有梯度,也不会让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任何畏难情绪,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做到教学相长。
“二三四五 单元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是辅助学生成长的配角,师生共同参与的“二元”教学活动贯穿课堂始终。“三维”是终极目标,它渗透到“四环”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四环”是基础,“三维”通过“四环”来体现。“五位”是实施“四环”教学、实现“三维”终极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大局的。当然,“二三四五 单元教学”模式中,其中的单元可以是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是某一节、某一课,还可以是某一单元;教学时间安排上可以是一课时、二课时,也可以是多课时;在具体实施环节上,它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又不拘泥于全部四个环节,各环节紧密相扣、互为渗透。教学中,教师应在宏观上对“单元”有个整体把握,根据不同学段、年龄阶段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化解“单元”,灵活机动实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