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饰环境以自然 呵孩子以自由 姜丽琴

    饰环境以自然   呵孩子以自由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幼儿园   姜丽琴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布置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看来,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环境的布置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过于追求形式的美。
    很多幼儿园都非常注重色彩的艳丽,形式的多样,的确,相比于一些视觉冲击不很大的颜色,孩子们可能更喜欢夸张化的色调,可是,如果没有隽永的,能持续吸引孩子的因素的注入,孩子还是会很快厌倦的。殊不知孩子喜欢花,不光喜欢花瓣的颜色,更因为下面有花蕊、有小虫、有叶脉、有可以供他不断探寻的许多的秘密,显然,很多教师相比于形式,忽略了内容。
    (二)、过于追求规则美
    可能与中国固有的审美习惯有关,我们很多幼儿园非常强调规则意识,好多幼儿园都设立区域角,辅以相应的物品,并且园领导也经常强调物品放置的整齐性,还乐此不疲以此为考核标准之一,因此很多老师在环境布置的整齐性上煞费苦心。殊不知,看书的人不会正襟危坐入神,真正在自由参与区域活动的,那区域器材不可能很整齐,因为整齐的的区域器材会带给孩子无形的仄逼和拘谨感。
    (三)、过于强化教学美
       应试的指挥棒非常可悲地波及到了幼儿园,有些个老师,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刻意强调教学功能,在一些个角落强调算盘、识字卡等,殊不知是弄巧成拙,幼儿知识的习得非常强调游戏化,过多这些教学工具的呈现反而剥夺了孩子应该有的烂漫的快乐,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会学习的好奇感。
    (四)、过于忽略材料美
    时下,关于环境装饰的商品非常多,由于园内的评比,更由于教师习惯性的惰性,很多教师相比自己和孩子手工制作更喜欢现成的买来,于是,在孩子面前呈现了“千篇一律”,苹果都是红色的,圆润的,每个角落的大树丫杈的伸展角度都是一样的,所用的材料也基本以铅塑纸为主。这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了一些国内的幼儿故事和一些国外的绘本的差异。长此以往的濡染,我们很难看到孩子独特的审美,丰富想象力的呈现,也很难看到中国原创绘本的未来。

    纠正上述偏差的根本办法,是端正环境创设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幼儿发展”,并非“为创设而创设,为美观而美观”。《纲要》指出:“幼儿园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我们应围绕这一要求,在落实 “安全”的基础试着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二、思考与措施
    (一)、以最“自然”的导向来布置环境
    我们知道,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很多能力与想象的获得都是来自于自然,作为幼儿教师,务必要激发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要引导它们敬畏自然、师法自然。我们固然需要孩子通过口口相传的经验去获取知识以适应社会,但我们更需要孩子能通过自己探索自然,去整理自然信息从而摸索到自然的规律而去为这个社会的创新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大凡有所作为的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是自然的膜拜者。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苍山学堂就非常强调孩子们通过自然而非通过书本成长为自己。我们的老师也要不断向孩子呈现自然界的神秘感。我们可以请孩子们轮流来布置自然角,这些自然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美丑之分。但需要最自然的。比如可以请孩子们捡来几颗螺丝,几缕水草,看螺丝与水草的缠绵;可以请孩子拔来一些野菜,观察起根茎叶的区别;可以抓几只小蚯蚓和蜗牛,看其蠕动的状态,可以拾掇一些种子来观察种子种皮、胚和胚乳;可以放上一盏小台灯,点缀一角落,看灯光下影子的前后及大小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自然角要常换常新,唯有如此,才更能诠释大自然的多样性,也才能萌发孩子对自然的原始的兴趣。
    (二)    、以最“儿童”的导向来布置环境
    幼教工作者必须以更纯粹的思想和更低地姿态来服务引导孩子。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的愉悦和成长才是环境布置的目标,而不是行外人随意的一句,“真美。”在这目标的引导下,首先教师们必须摒弃相对功利的思想,将环境的布置和利用权还给孩子,我们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小朋友团队的合作、甚至家长的辅助下,设立不同的主题。可以每月一次,根据不同的节气来设定,也可以根据节日来确定。本人始终坚持,环境的要有相对频繁的更换性,故而,有些个不必过于精巧。其次,必须强调孩子、教师、家长的原创性,原创的作品呈现的形式当然会相对拙劣,但,以我们审美的标准看,更多的原创绘本都以“意”而非 “形”取胜,所以,尽管放手。老师,家长和孩子,可以从国内外绘本中和自然中找到原创的灵感。当然,这一理念的执行也需要得到园领导的支持。再则,从环境的利用的角度来说,我们固然不能忽略环境的相对整齐性,但,相比于整齐,我们更应该强调孩子们对环境的真正利用,千万不可以人为定位高度,使孩子们对此产生距离感畏惧感。 “整齐划一”这四字用在孩子身上,是不妥贴的。在这样理念的支撑下,我们的环境布置就可以“无孔不入”。譬如孩子午睡的床边可以进行布置,使得孩子一睁开眼能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譬如,孩子坐的小凳子,孩子可以给它命名,并粘贴上相应的形态,譬如,孩子们喝的水杯上可以饰以海底世界的精彩,总之,一定要让孩子能充分而随意地用起这些环境来。
    (三)、以最“本土”的导向来布置环境
    幼教工作者要充分激发并引导孩子对本土文化的归属和自豪感,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即便是最农村的孩子也不缺与外界的交流,,孩子们可以逐不出户而知天下。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孩子对本土的、传统的文明越来越漠然了,如果说幼教工作者本身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已经显得有些个乏力,那么,难道让这种文化在孩子们这辈手中消失吗,这显然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本人认为,务必在环境的布置中,在课程的设置中融入乡土信息。具体说来,可以随节气进行也可以随从本土特色进行。前者比如端午节,可以向孩子呈现不一样形状的粽子和粽叶; 也可以让孩子感受以艾叶作为装饰点缀的美;新年,可以以窗花和对联作为教室的布置,从分挖掘节日特色。而以本土特色进行的话,可以有序、专题化地布置环境。比如,兰亭是书圣故里,可以呈现“鹅”“太”“《兰亭集序》”等书法,孩子们固然可能无法欣赏这些艺术,但我们要相信,我们撒下的种子,终会在孩子一生的某个时期萌芽、开花。再比如,我们漓渚是花木之乡,可以以小品的花木作为装点,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种类的花木。到了收获季节,也可以以种子作为装点,让孩子们至少能够识别稻谷和麦子等常见的粮食,以无形中濡染孩子对劳动者的尊重。我们以为,如果有心,有太多的民族的和本土的资源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室。
    结语:
    马拉古齐曾说:“我们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和永久地展示幼儿和成人的生活。”确实,好的环境布置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倾向、促发孩子探索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为孩子终身的幸福埋下种子。能让孩子在自由中慢慢成长为他们最优秀的自己,而不是老师预设的孩子。
     

     

    点击次数:44  发布日期:2015/12/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