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杨东霞:谈农村教育中的小班化教学

    谈农村教育中的小班化教学
    ◎ 河北省清河县谢炉校区 杨东霞
    摘 要:小班化教学凸显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人文性管理、个性化成材的特点,在农村教育中“小班化教学 ”正日益受到重视。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课程改革,农村教育
    教育的发展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教育在中国一直是教育的薄弱之处。近几年,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增长减缓等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的新生人数迈入了低谷,教师资源有了一定的宽裕,师生比缩小,小班化教育教学正在农村学校逐步发展。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不多于28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小班化教育”也逐步兴起。它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加以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
    农村教育因办学条件和生源基础的原因,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较大,但随着终身教育的逐步完善,教改的逐步深入。使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也为小班化教学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农村学校在小班化教学中不一定要在形式上过多追求、添设过多的设备等,而应转向实质的追求,农村学校应建立有特色的小班。
    农村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特征
    1. 扩大空间和时间
    小班化教学扩大了儿童探究活动的空间,因人数较少降低了学生密度,这样就使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了面对面辅导的机会,又降低了教师的批改任务。这样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了对学生的关注范围,学生不多,犹如种庄稼“稀行大棵”,茁壮成长的机会大大增加。
    2. 小班化教学增加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
    自我展示的机会和时间会更多。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提问次数明显增加,学生参与率大幅提高,自主体验更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能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发生质的飞跃。学生享受更多的个性化指导,有效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密度。这样有了良好的感情作基础,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学质量也将会明显提高。
    3. 座位形式的改变
    课桌摆放长久以来是被忽视的因素,在课程改革理念下,小组讨论的模式被广泛采用。根据这一理念,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或不同的教学内容,随之改变座位排列方式,使课桌摆放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新奇感,也可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多数时间内主动参与的主导地位,更均衡地得到老师的关怀与指导,缩短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在不变的教学时间内增加了学生的发言机会,使教学活动在相应的课桌摆放下获得最大效益。
    笔者所在的小学正是实行了小班化教学,几年来教学成绩明显上升,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
    1. 互动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中改变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表演形式演示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加到教学过程中讨论交流等,由以前单一的知识技能向多元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多向交流。这样的集体互动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让学生按不同教学要求组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协助、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
    2. 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个案备课,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注重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另一方面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方面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内容也随之不同,这样使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3. 开放式教学
    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然后进行归纳,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人数少的小班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且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是在小班教学中经常加以运用的,还有很多教学模式、方法也可以在小班化教学中加以运用。彼德•克莱恩说:“铭记在心,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因此,作为教者,应该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充分利用学生数额减少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创造条件。
    小班化教学无疑给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正在我们探索下前进,它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但随着不断深入探索又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新矛盾:
    1.农村师资队伍对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还跟不上,“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观念,在教学技能上应“一专多长”,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而现有的教师培训缺少相应的条件。
    2. 小班化教育理论滞后于现实,规律尚不清晰,教师只能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3. 农村教育的教育政策支持,推广小班化教学所需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还面临着很大困难,还需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总之,小班化教学在农村教育中将占据主导地位,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每位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努力,才能使小班化教学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论》

    点击次数:147  发布日期:2013/8/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