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张花俊

    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陕西省大荔县同州中学 张花俊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所谓良好学习习惯,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自己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去思维去探究,去分析去阅读去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能力,看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学生对学习有没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就很有必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抓拼读能力,维持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带着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英语教学是一种语文教学,是教人用一种新的语言学会说话,并能熟练地运用这种不同于母语的新语言进行思想交流。而英语的教学要从A、B、C等字母学习开始,然后学习单词、词组、句子、简单课文及语法等。这就决定了英语学习的单词性和枯燥性,往往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阶段,好多学生没有学英语的兴趣,有一种厌学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这是其一。其二,学生在学习中又受到母语的限制和影响,一般不会高于母语的水平,同时学习又不像小孩学说话,处于一种语言环境中,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外语的学习往往缺乏这种语境,这就增加了学习的困难性。其三,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学生年龄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看待事物还很幼稚。在学习中受情绪影响较大,往往从兴趣、爱好出发,可以说学习的好坏与学习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哪门课程兴趣大或者说能引起兴趣,学生就会学学习哪门功课,就有一定的动力,就学习得较好,否则相反。以上三种因素的结合与碰撞,就形成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因此,就我们实践而言,要克服这一难点就应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有没有趣味性,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谓趣味性,就是要使学生学习的有意思、有趣味,爱学、乐学,学习的自觉性强,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不单调、不枯燥,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知识功底外,就是要有教学的趣味性意识,而且必须树立这种意识,自觉地把趣味性当作重要的教学手段。
    老师要先从课堂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兴趣去体验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英语光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生词,模仿磁带,熟读单词,力求读准单词;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问;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跟读课文,背诵单词、课文,做好总结、归纳;每天坚持模仿课文磁带朗读,力求获得完美发音。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学习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并取得不断进步以至成功。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会自觉地不断强化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认同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以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然后不断地指导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老师要帮助每个学生  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要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不吝啬表扬。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向传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转变,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但是,学生的知识不够丰富,这就要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时代性和实用性,而且力求所学内容能涉及使用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展示了较大的优越性。首先,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际学习中,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如果依靠老师讲解一遍之后能理解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能保留三天的记忆时间的话,那么,需要老师讲解多遍才能理解的知识,在学生离开教室的时候,就快忘得差不多了;可是,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理解的知识,可以保持一周之后。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以上方式和途径相信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不但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高效课堂,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师生能受益匪浅。

    点击次数:154  发布日期:2015/10/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