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谈谈体验性学习的十种方法 姜桂荣

    谈谈体验性学习的十种方法
    吉林省长岭县腰坨子乡中心校 姜桂荣

    《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呢?
    一、 角色体验法
    角色体验法就是深入课文的某一角色,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它适合角色意识很强的课文,如《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对反面角色,一般不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狼和小羊》,不要引导学生从狼的角度体验狼的凶狠,而应从小羊的角度去体验狼的凶狠和小羊的弱小无助。
    二、 模拟体验法
    模拟体验法就是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再现情景中体验。它适合像《捞铁牛》《田忌赛马》这类课文。如,《捞铁牛》一文,就可以引导学生模拟捞铁牛的实验,让学生在 模拟中体验怀丙的智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三、 想象体验法
    想象体验法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意境展开再造想象,还可以就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课文描写生动、意象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象中体验。如《月光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的大海,从而体验贝多芬的不平静的内心。
    四、 联想体验法
    联想体验法就是在阅读中想开去,回忆相关知识、过去有关事物或某段生活经历。触发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或生活经历的感悟,从而使认识深化、情感升华、经验提升。课文描写的情境距离学生比较远,或要说明的道理不大容易体会,可以用联想体验法来加深理解。如《挑山工》《桃花心木》蕴涵的哲理不容易体会,可以借助生活经验体验、理解。
    五、 移情体验法
    移情体验法就是学生字情绪、情感及理智上位移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分析问题,移情性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的反应的过程。哲理性课文,情景交融的散文,可以用移情体验来理解课文。如《跳水》,对站在桅杆顶端横木上摇摇摆摆的儿子,船长为什么威胁开枪、命令跳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儿子怎么想?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船长或孩子,想象他们当时会是怎么想的,从而体会到船长处理紧急事件的智慧。
    六、 高峰体验法
    高峰体验法就是少年儿童获得的体验达到全身心醉神往状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称此为高峰体验。学生会对和自己经历相近的课文、能激起强烈共鸣的课文和自己向往已久的事物产生高峰体验。如,有的学生对父母之爱体会最深,或渴望父母之爱已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类课文会引发他们的高峰体验;又如,有的同学特别喜欢风景名胜,对景物描写逼真、意境悠远的课文,如《桂林山水》、《五彩池》一类课文产生高峰体验。高峰体验不可能每个同学每节课都有,但可以通过老师的努力,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
    七、 自主体验法
    俗话说得好:“不经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现成真理,最多只能算半个真理。”只有让学生亲自探究体验,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自如地、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智慧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学习心理学也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主体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语文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
    例如,课文《秋姑娘的信》写了秋姑娘个好朋友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 我则启发学生想象“秋姑娘还给她的哪些好朋友写信?信上写了些什么?”,学生们讨论后,有的说写给小蚂蚁,快准备好过冬的粮食;有的说写给蛇先生,美美睡一觉,长得肥溜溜的;有的说写给冬爷爷,把雪花姑娘叫醒;有的说写给小朋友多穿点衣服,别怕冷,多参加体育锻炼,要好好学习……话匣子都打开了。这时,我又创设了情境“寒冷的冬天过去以后,美丽的春姑娘又来了,她摘下头上嫩黄的迎春花瓣,也给她的好朋友写信,她又给哪些朋友写信?信里又写些什么呢?”学生们听了,一个个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小手急不可待地举起来,小嘴急不可耐地喊出来,身体还情不自禁地舞起来。在交流中,学生们体验到季节变化中景物变化。
    八、 生活体验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多带儿童走向思维的源泉——大自然。儿童能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有的,富于色彩和声音的形象,并把它们植根于记忆中。”如:学完课文《秋姑娘的信》,开展活动《我爱秋天》,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到田野里、公园里找秋天,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并把他们所观察到的秋天画下来,他们在找秋天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亲身体验到秋天果实累累、黄叶飘飘,是一个收获而美丽的季节,同时也增长了见识。
    九、“探究”体验法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科研主题,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生围绕问题,参与类似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十、“表演”体验法
    体验的另一基本特征是“缄默性”:体验是主体的亲历,意味着到场,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对不在场的另一主体而言,有些成分是可以言说的,有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因为“我”的体验无法完全对“你”说,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积极的事物应创造条件尽量让每个学生亲历,都能在场,都能感受和“悟”。一句话,都能拥有体验的机会,而不该由教师向学生过分地宣讲属于他自己而非学生的体验。语文课堂中的表演则让学生都有这种体验的机会。
    总之,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点体验学习的时间,学生才能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之中去阅读,去创造,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感。

    点击次数:58  发布日期:2015/10/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