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冉斌

    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贵州省正安县第一中学 冉 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作为现代学校应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事业,也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前途的大事。因而,结合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同仁的共识。另外,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总体上看,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在这里仅从自身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心得方面探讨德育问题,期待着能抛砖引玉。
    一、宣讲数学家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一、开学初集中讲。学生刚入高中,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第一堂数学课的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宣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其二、组织讲座专门讲。对高中学生还可借助数学竞赛的机会,进行题为《如何自学成才》的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注重身教和小事,培养严谨求实作风
    其一、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其二、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数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作,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三、培养意志与毅力,提高抵抗挫折能力
    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价而百折不回。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有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学生听了数学家的事迹,必然会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将百折不挠的磨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认识到只有经过自己奋斗才能取得激励人和鼓舞人的成就。
    四、结合教学的实际,进行辩证唯物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数和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垃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五、利用数学的美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其一、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与快乐。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正起自一道平常数学题的解答。这种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快乐,是数学的精神魅力所在,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其二、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十分简约、明晰,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叙述的准确、精辟;数学公式、定律表达的简单明快,无疑都给人以一种简洁的美感。其三、数学知识中的美学意识和观念。如对称、运动、周期等等.都会给人一种美学的领悟:数学家庞如莱说:“能够做出数学发现的,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因而,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和开掘数学美,而那些应试的学习,使学生生厌的数学训练,则是在摧毁学生的美学基础。
    六、借数学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诚实、求是,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权贵;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理智、自律,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数学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数学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久而久之,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
    总之,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笔者只是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希望能为高中数学中的德育教育增添一朵小花。

    点击次数:202  发布日期:2015/10/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