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友凤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裘友凤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进行人才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与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途径。
高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和目标也是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最初,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增强体质”,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使大学生的身体得到进一步锻炼,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保障。现今,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转变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就要是指导大学生们,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素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这无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现在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针对性改革。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主要模式
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虽然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但并非专业课,其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体育运动员,因此不少高校还是以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为工作的主要宗旨,以体育项目技术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发挥特长为主要抓手,因而过于注重技能和体能的教育。
(二)教学效果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多体育课的时间被主课学习挤占,因此从动机来说,大学生一般是愿意参加体育课的学习的,当然也不否认,也有少数同学有忽视体育教学的思想存在。从现实的情况看,大学生们参加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有个体差异的存在的,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课后参加各类体育俱乐部的人数也较多,但持续时间不能保证。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仍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队伍水平
1.梯队建设不足,团队配合不够
教师队伍建设决定了高校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任何教学队伍的都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发展,但大多数高校在现实的困难之下,对这方面的考虑仍然不足。
体育教师队伍主要由年轻教师组成,主要为技术型而非复合素质型。队伍的年轻化确实在体力和精力方面占有优势,但是据权威部门数据现实,高校体育教师讲师职称占大多数,副教授很少,教授更少,这种中高级职称的梯队建设不足从侧面反映出体育教学队伍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此外,教师的培训不足,体育教师队伍的配合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并不充分,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2.教学内容创新不足,体育教学研究不够
在有些高校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仍人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学习得很无趣,很被动,很空洞,没有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没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主要靠口述,这样不能很好的利用视频资料和专业分析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动作技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更不能帮助学生延伸课本外的前沿知识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不够,学生的创新思维尚未得到发展,因为除了有特殊技能的学生外,教师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本身就很难被超越,所以对这方面的关注不足,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思想、新观点,提出新设计、新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途径和着力点
(一)针对体育教学本身,加强研究
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仍主要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老师教技巧技能,学生被动的听课;而大学生正处于活力充沛,创造力和接受力很强的阶段,这种方式难免造成青少年的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气氛沉闷,压抑了大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大学生的高校体育教学,改变只关注教学方法、内容和技能考核的模式,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方法,考虑学生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体育课展现他们应有的激情与活力。
(二)着力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增强各项运动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高校是学生体育教学的最后一站,进入社会后,忙于工作和事业,大学生基本都疏于锻炼身体,因此很有必要在大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这一切只有通过快乐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锻炼,走上社会之后才能更好的更健康的为社会服务。
(三)观念更新、模式创新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本着与时俱进的观念,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可以运用好信息化技术,促进体育的教学模式创新。比如传统的三级跳远等连续的,技巧性高的动作,老师往往要反复的演示讲解。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事先进行录像,然后慢动作回放,把技巧性很高,难度大的动作分解示范给学生看,这样通过视觉,听觉的多模式刺激,再加上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技术性和技巧性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热情。
(四)加强高校体育教学队伍建设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是推动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有必要系统和全面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来建立切实有效的体育教学队伍,形成老中青搭配,知识结构合理的梯队结构。在体育教学中,要确定明确的共同目标,互相学习和协作,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有效的领导与执行,在教学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五)与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现代的大学生普遍学业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考试,而是为了人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应该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心理健康常识,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而且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而精的程度,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但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不但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怎么解决问题;不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在整个体育教学中以老师高尚的品德,认真踏实的态度作表率,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功能作用。努力建设全面、客观、准确的体育教学科学体系,加强体育教学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必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素养,实现“育人”的最高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