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莹 探索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探索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土桥中心小学 席莹
摘 要:“自主学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途径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参与目标制定、自主选择内容与方式、反思教学过程扣成果、拓展阅读教学的天地。
关键词: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教学同样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想学”“会学”“能学”,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把学生放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实践“我要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最好的内在动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是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为此,教学中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疑是一个好的途径,而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比较好的做法。
在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我要学”意识贯穿整个学习中。
二、参与目标制定。坚信“我能学”
在自主学习中,课堂教学目标既要有教师预设的部分,也有在课堂中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部分。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教材的规定,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黄河象》一课的教学中,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研读,问题的解决仍然在于学生的研读。比如:大象的尾椎骨哪儿去了?学生由大象这么完整,连舌骨都在,为何独独尾椎不在,产生了疑问,于是产生了各种假象。教师参与讨论,在其中推波助澜,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学生更充满探索的勇气和热情。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知识,创新始于问题,信心来自探索。
三、自主选择内容与方式,达到“我会学”
叶澜教授认为:“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陷阱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注重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如《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学: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小柳树,找出了小梆树的长处与短处: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小枣树,找出了小枣树的长处与短处:通过交流,学生们心灵的共鸣与思维共振,最终懂得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从而理解了课文的含意。
适时地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生的自我选择能力无疑会越来越强,从而坚定了“我会学”的信心。
四、反思教学过程和成果。做出自我评价,成就“我善学”
学生自主学习还表现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并对学习行为做出调整。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
如《坐井观天》一课中最后两个自然段——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学生对这两个“笑”一时不能理解。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学生茅塞顿开——原来前一个“笑”是讥笑的意思,后一个笑是“无可奈何”的笑啊!
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促使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份自尊心和自信心,事半功倍中,提升“我善学”的感受。
五、拓展阅读教学的天地.实现“我乐学”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阅读教学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问融洽”,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在《向往奥运》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话题:作者到底向往奥运会的什么?在这些内容中,哪些是你所向往的?学生通过搜集历届奥运会的申办口号、申办活动、设计会标等,从中了解通过申办奥运会,这些国家都做了哪些工作,给他们的城市带来哪些影响,第一届雅典奥运的举办意义,顾拜旦爵士对奥运发展的贡献,中国清朝末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耻辱等等;从中了解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盛情,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水火交融的圣火点燃盛况;观看网络视频的同学再次重温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大家欣赏张艺谋为北京申奥拍摄的宣传片,结合全中国兴起的“全民健身热潮”以及自己的运动体验,表达出对奥运的赞美,对奥运给国家、城市乃至给人民带来的美好和喜悦。正是这样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对奥运精神有独特的理解。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整个生活相等,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图书馆、电视、网上阅读、旅游……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增长知识,拓展见闻,增长文化积淀,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论》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刚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3、《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