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波:让校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校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山东省莱阳市实验中学 徐成波
莱阳市实验中学创建于1989年9月,现有教职工193名,学生3500余名。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课程与教学实验学校”、“山东省探究教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生科学精神教育重点实验学校”、“全国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国际志愿者外籍教师合作教学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以 “关爱行动”为主线,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为抓手,以实施名师名校长、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助推工程五项举措为引领,倾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一直秉承“创建特色学校,跻身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走出了一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成功办学之路。
一、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师生和谐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活动的空间和渠道,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和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平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爱教师首先要关心他们的专业成长。
1、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助推工程。
实验中学在抓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以莱阳市名师建设工程为依托,倾力打造实验中学名师,推出莱阳名师,争创烟台名师、山东名师,以此来带动全校教师的快速成长。如今,实验中学已有20名校级名师人选,6名莱阳市名师人选,5名烟台市名师人选。5名莱阳市兼职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名校出名师,名师促名校。在各级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下,实验中学教师队伍生机勃发,一大批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研兴趣浓的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为实验中学持续发展准备了厚实的人力资源。
2、注重加强校本教研创新。
“说讲研磨”四合一教研模式是一种在前沿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快速缩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差异,是广大教师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突出以探究为主的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学校多次面向全市开展这一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展示,活动还得到了烟台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与肯定。实验中学这一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给莱阳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对整个莱阳的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说讲研磨”结硕果 特色发展铸品牌》一文于2012年5月23日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引起各个学校的广泛关注。今年4月24日,中国关工委“全国中学有效教学实践策略研讨暨山东名校高效课堂现场观摩活动” 在我们实验中学观摩“说讲研磨”四合一教研高效课堂保障模式,受到与会的来自全国的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实验中学改革发展的春天已经来到,必将跨入更加辉煌灿烂的新时代。
3、开展“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
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周读一篇好文章,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年订一份学科教学杂志。本学期,我们将教师们的教育案例结集成册,印发了《我与我的学生征文—我们的教育智慧》一书,受到教育界的好评。
4、抓好五类课提升教学质量。
实现示范课作引领,优质课作样板,达标课显成效,汇报课提水平,常规课出成绩。此外,我们还通过举办“绿色班班通”优质课评选、电化教学技能大赛、心理健康优质课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对先进教学手段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建设和谐高效课堂模式的能力。
5、注重科研能力培养,走出去,请进来。
教师的课题研究,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实质问题。“问题即课题”是实验中学教研的出发点。我们本着“以科研树名校,以创新促发展”的原则,制定了五年教改科研规划,提出“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名师”的口号,实现了从个体科研向集体科研的转变,从单纯写教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转变。
这几年,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我们分批次、先后去过烟台、聊城杜郎口、济南、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让老师走出去,看得更高,望得更远。每次学习回来,老师们都能把学习的感悟心得记录下来,由学校为他们结集成书。这是我们学校的财富,更是老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二个平台是搭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平台。
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醒目也是最富有标志性的文化领域。我校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以培养学生“知感恩、明责任、善学习、会合作”的优秀品德作为学生文化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受到“文化浸润”,坚持“知识与文化并重”的教育理念,在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健全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博大的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富有正义与良知,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以德育为首,狠抓养成教育,提升育人工作水平。
学校实行“大德育观”----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精心研发校本教材,把《弟子规》、《论语》、《千字文》等国学经典、《中医预防常见病》、《礼仪教育》,以及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等搬进课堂,丰富了学生学识。安全伴我成长、与法同行系列主题活动,逃生现场演练,法制报告会的举行,让学生珍爱生命,遵纪守法;为母亲洗脚、爱心奉献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感恩他人、从我做起、回报社会,我们学校开展的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曾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诚信你我他、礼仪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争做文明青少年;在心理健康讲座中让学生身心健康、阳光生活;每周国旗下的讲(下转第9页)(上接第4页)话,树立国家兴亡、我的责任意识;“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让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通过“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来承载学校的素质教育。另外,我们学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专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放校长信箱,学生知心话信箱,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目前我校共有2名教师已经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2名教师正在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这些大胆的尝试,在我们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每个孩子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我校艺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2、“社团管理”为学生终身发展搭建舞台。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校推行学生社团管理。小小播音室传递了校园之声,校园英汉双语播音独领风骚;小记者团的绿色采访展示风采;器乐兴趣小组、书画协会、读书协会、经典诵读班等异彩纷呈;篮球、排球社团在莱阳市中学生体育传统项目比赛中捷报频传。
二、积淀校园文化,打造一流的育人环境
一所学校的文化,不仅能体现学校的内涵底蕴,更体现了校园的精神风貌。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思源点。芳香四溢的墙壁、楼梯文化,彰显特色的班级文化,异彩飞扬的英语角,弥漫书香的图书角,精巧曼妙的操场文化,都蕴含了实验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旋律。在近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我们将把“创新和积淀”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做到创新和积淀并举,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实验人时时以“实验发展,我的责任”为追求,创造和谐文化,打造魅力校园,让校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