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秀珍 激发学生内动力 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内动力 提高学习效率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霍秀珍
内容提要 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意识和方法迫在眉睫。如果能从根本着手,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汲取传统文化智慧,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行了小结。
关键词 高三学生 高效学习 学习动力
高三学生的备考任务重、时间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心浮气躁、效率低下的现象,作为高三任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高考备考任务。探究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既有方法因素,又有学习动力因素, 而学习动力十足是提高效率的基础和保证,很难想象一个根本不想学习的学生,能够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1.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享受?为了升官、发财?为了父母老师?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好,恐怕学生很难拥有持久、火热的学习激情。
1.1自然规律要求我们勤奋好学
三字经云:“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作为人就要好学,作为学生,学习更是我们的本分、责任,就像日升日落一样自然。
1.2 为了辛勤的父母、为了家庭的未来而学习
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成人,希望我们以后生活幸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弟子规》上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1]为了父母,我们应该用功学习。河南孝子王春来警官为了父母的微笑,在照顾瘫痪双亲的十二年里,坚持写亲情日记上万篇(已结集为《孝子警官日记》出版),共出版五本论著,达一千多万字。《河南犹太人》在搜狐网上点击率名列第一,《明天谁去坐牢》、《黑手伸出高墙》两部书被出版社推荐到台湾和海外媒体出版,在东南亚引起广泛的影响。所著专著《监狱中队管理学》一书填补了国内监狱基层管理理论的一项空白,并载入中国监狱大事记。
中华民族自古便有大家庭观念,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家族的兴旺,我们今天要好好学习,积蓄力量,成为明天家族的脊梁。
1.3 为了祖国,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读书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是青春的光和热,是人生航行的指南针。
一个人的理想有多大,他的人生格局就有多大,以后的发展前景就有多广阔,所以少年一定要立鸿鹄之志。当一名学生不仅是为了高考读书,为了自己的生活安逸读书,而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读书时,他们的动力何其强大,还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他们用功吗?还用专门教授他们如何高效学习吗?即使他们进入大学仍然会勤奋学习,甚至走向工作岗位也会孜孜不倦。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我常常用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范仲淹宰相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古今实例激励他们。
2. 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用感恩教育激励、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
2.1 唤醒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感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多数孩子对父母根本没有感恩心,学习起来毫无动力,更谈不上高效学习。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并健康成长,最应该感恩的人就是父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播放《一碗馄炖》、《哪个是我们》等短视频,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感,强化他们的家庭责任心,从而使他们燃起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位学生给我发信息:“老师,我还以为看这样的视频不会再流眼泪,没想到我会这么激动,第一次过周末没跟妈妈顶嘴。”一位家长发信息说:“老师,孩子看了视频后非常激动,回来跟我交流,第一次跟我说妈妈辛苦了,我要刻苦学习,报答妈妈,我高兴极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本知识,利用母亲节和父亲节启发学生的感恩情怀。“百善孝为先”当一个人了解了父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期望,怎么忍心顶撞父母?怎么能不刻苦学习而使父母失望呢?学习起来怎么能不高效呢?
2.2 教会学生感恩教师和同学 学生之于老师,“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当一个学生能真诚地感谢老师的付出时,在课堂上他必定能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认真听讲,课下必能听老师的话,用功学习。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赞扬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称赞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教育智慧,教会他们感恩老师和尊敬老师。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最纯洁的,如果同学之间能够互相感恩,团结互助,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引导同学之间互相感恩,课间我总是呆在班里,努力寻找为班集体付出的同学,课上及时表扬。
3. 利用勤学故事帮助学生克服懒惰习气
3.1 利用《三字经》勤学故事激励学生
为了给学生树立勤学榜样,我利用课前2分钟讲解《三字经》中的勤学故事: “昔仲尼,师项槖。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蕴,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以上勤学故事,分别在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等方面树立了榜样,同学们大受鼓舞。[2]
3.2周围的榜样更容易效仿
每个班级都有刻苦用功的学生,及时表扬他们,鼓励其他学生效仿。“扬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3]对于被表扬的同学也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当一个人内心燃起强烈的学习欲望时,他便会主动挤时间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学习效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时时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3]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M].花艺出版社
[2]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项目来源: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编号:13040251 类别:资助经费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