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音 郭佳妮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音乐
陕西省定边县定边中学 郭佳妮
全国学习音乐并且参加各等级考试的孩子有多少?我估计能有几十万,甚至更多。学习音乐到底是为考级、拿证书、为升学,还是为了显示孩子的才能,是为了孩子将来专心从事音乐事业,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其结果也是不同的。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怎样让孩子学音乐?这些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想过没有?
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很认真的思考一下,本人在20多年的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做父母的心情,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以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学习音乐,取得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下面就三个问题阐述我的观点:
一、 孩子学习音乐的作用及意义
1、音乐在学生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教育的培养中起到很重要的
作用。
它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才能,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以及合作意识,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乐队中进行合奏学习时,让他们感到参与的乐趣,创作的快乐。从合奏中学习到如何与他人沟通与协调,让他们懂得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团队取得最佳的成绩。要让孩子知道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的利益。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如节日、运动会等。这样的集体音乐活动,会使你的孩子在更多更有益的社会交往中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对于众多“独生子女”来说,这方面尤其重要。
2、音乐教育还起着一种特殊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等方面也起着促进的作用。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而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把学生引导进一个至美、至善的艺术世界中去!
3、对孩子智能和心理素质的锻炼。
包括善于实践、适应社会;思路开阔、想象丰富;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知觉与动作的配合与协调等。为了演奏好一首乐曲,必须将音乐上的听觉感知与手指、手臂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巧妙地、自然地协调起来。这种锻炼,不是单纯的“智力”,也不是单纯的“体力”,
对于孩子将来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4、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是声音,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又是不确定性的,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音乐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个人欣赏同一段音乐,也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无论是欣赏音乐、演奏音乐或是创作音乐,音乐都能够给人留下最广阔、最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
二、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尽管有不少父母热衷于让孩子受到早期的音乐教育,可是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在学习音乐中存在着以下两种不良的倾向。
1、速成论:现今,我国家庭音乐教育有相当部分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为追求尽快见成效,家长不顾孩子的生理、心理,要求孩子在有限时间里能演奏或演唱出超出自身条件的作品。此外,很多家长把考级通过的级数看得比什么都重,为考级而考级,为证书而考级,为了追求和攀比,想尽了各种办法。我们很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学习音乐就如同我们吃饭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天三顿,少吃不行,多吃也不行,而一口吃个胖子更不可能。学习音乐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需要打牢基础。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所以我们应该是重过程而轻结果,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真正收获。
2、名利论:日本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铃木靖一说:“重要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专业音乐家,而在于培养优秀的业余人才,这些人也能在他们所献身的岗位表现出高水平的能力。”父母不顾自己孩子的自身条件,过高的估计了孩子的音乐资质,脱离实际,盲目的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像某个大腕一样的音乐家,成了名就有了一切,现在多投入点没关系,将来几场演出就能捞回来。这种想法是很害人的。孩子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模仿,模仿的结果就是形似神不似,没有了自己的特点,更不会激发孩子的创作情感。同时会使孩子过早的背上沉重的包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
本人认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兴趣,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从内心愿意学习音乐,才是家庭音乐教育的根本。
此外,就是家长引导的方式方法不对。有的父母将自己的指令强加给孩子,他们经常在父母的责令声中练琴、练声,致使孩子把学习音乐当成了苦差事,影响了学习兴趣。结果使孩子“苦其难”,而“厌其学”,适得其反。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交流有关音乐的问题,尊重孩子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让孩子对音乐能保持稳定、强烈的热情。千万不要形成两分钟热度。
三、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音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学习音乐已成为人们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学习音乐呢?笔者就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向家长传授。
1、首先是让孩子先学会感悟音乐:孩子学习音乐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学校,但作为家长可以说是孩子学习音乐的最初发现者。因为在生活中,一切声音都可以作为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源泉。孩子的音乐细胞,音乐灵感其最初的来源就是孩子对音乐的感悟。没有感悟就没有兴致,没有兴致就不会用心去学。
2、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现在有很多小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经考过了八级、九极,有的有很扎实的演奏功底。但是其表现音乐的能力却很差。很难让人们听到美妙的声音和丰富的色彩,表达不出音乐作品深层次的情感韵味。有些家长杜绝了除音乐以外有其他爱好,使孩子的生活圈子日益狭窄,不利于孩子全面、正常的发展。殊不知,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专门的音乐人才,必须有十分广博的基础知识,否则变成了无基之厦。除音乐修养外,文化、历史、礼仪、语言修养等都是学习音乐必不可少的要求。
3、加强毅力与耐力的锻炼
在学习音乐(尤其是乐器演奏)的过程中,无论对于孩子的智力和体力,都是一次的考验。如果把毅力和耐力说成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素质,我想是不过分的。
音乐对于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净化和升华,是通过音乐对于人的感染和熏陶。音乐对于人的一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是有用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能代替音乐本身。对待音乐的态度,只追求短期效益是完全错误的,急功近利则更是非常有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