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 肖吉平
初中化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初中分部 肖吉平
每个学、每个班级可能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差生:他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学习、不按时完成作业,还经常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的倒数之列。在过分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下,这些差生就成了学校、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唾弃和放弃的重点对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差生转化应不仅仅是每个班班主任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差生转化方面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首先,让差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学习。
很多差生到了初三都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觉得自己基础这么差,现在想学已经来不及了,还不如好好玩玩;还有一些学生认为现在有的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还没打工挣的钱多,读书没多大用处! 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学生的这些念头,要让他明白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迟,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英国哲学家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学习化学可以提高我们的事物认知能力,揭示常见现象的本质,提高生活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化学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有了学习的动力,自己想学了,才是差生转化的治本之法。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不错,家里请了四五个家教老师辅导他功课,结果还没某个自己在家自学的学生学得好。原因何在?只有一个人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才会做得好.。21 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我们要教育学生不仅现在要学习,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
其次,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师除利用化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化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差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差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身上的闪光点。人的十个手指都有长有短,差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例如,我班的有些差生,书本上的东西知道的不多,但课外知识却很丰富,知道“夸克”、“隐形飞机”等。一发现差生的这些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让差生在课堂上也能获得成就感。初中化学是从初三开始的,不需要基础,只要能让差生参与学习,就有他能回答、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只要多给他们机会展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就会建立起来,对学习的兴趣也会一天天的提高。
第三,给差生更多的爱。
很多学生之所以沦为差生,就是缺少爱。从差生的形成原因上分析,很多差生来自单亲家庭或属于留守儿童,缺少来了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导致成绩下滑,接下来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责难、同学的歧视,最终自暴自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待差生,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歧视他、漠视他;相反地,更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更多的爱。这种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这种爱,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上,让差生丢掉包袱,重拾自信;这种爱,体现在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和投入程度上,教师用自己的态度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种爱,还应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上,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鼓励性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亲其师,所以信其道。”有了这些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授的知识上,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我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
总之,差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差生的转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差生不会永远是差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