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有效利用导学案 提高地理课堂效益 王淑红 路广军

    有效利用导学案 提高地理课堂效益

    山东省章丘市章丘中学 王淑红
    山东省章丘市第五中学 路广军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导学案利用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我校目前实践的“导学一体、主体探究” 高效生态课堂模式;笔者在导学案编制优化策略中着重处理好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导学一体,主体探究” 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困惑。
    关键词:导学案 “导学一体、主体探究”模式 编制策略 困难和困惑

    一、导学案利用的理论基础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导学案利用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它的核心思想决定了它必将颠覆以学生被动接受、死记课本知识、教师为课堂主宰、学生个性受到严重压抑为特点的传统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建构主义提出超二元论的知识观,即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以“发现”为主导的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的辩证统一,以“建构”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与建构的辩证统一,以及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达成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性知识的有机联系;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也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在新形势下实施的“导学一体、主体探究”模式正是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教学实践。其基本内涵正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调整教与学的结构。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导学一体、主体探究”式高效生态课堂的前提是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二、“导学一体、主体探究”模式下导学案的编制优化及实施策略
    我校目前实践的“导学一体、主体探究” 高效生态课堂模式旨在通过导学案的编制使用真正做到转变思想,以学定教,变教为导,变讲堂为学堂,老师由台前走向幕后,由师长变成学长,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以导学案为线路图,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辅助,以学习合作小组为整体,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生态,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反馈训练,总结达标。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一体、主体探究”式高效生态课堂的核心是主体探究,即在分目标统领下,实现导与学的准确定位与有机融合;有效评价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度与目标达成度;终极价值是高效。共分三步六环节:
    第一步,课前准备。包括两个环节,环节一、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分工、分批次编制导学案,印发预习案,收缴批阅预习案;环节二、依据学情,二次备课,优化导学方式,优化导学情意场,培训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第二步,课堂教学。环节三、立标,示标。总结评价学生预习案完成情况,师生共同确立、确认学习目标,安排学习任务;环节四、学标。优化教学生态,营造教学情意场,以导学案为载体,按照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元互动,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本环节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导学案既是“线路图”,又是“展示坪”。环节五、达标。反馈训练,当堂检测,布置作业。
    第三步,课后巩固。环节六、完成课后训练案,及时收缴批阅,通过教师点评栏,再次实现师生互动,扩大战果。
    利用导学案既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导学导教,又可以通过学案降低学生在疑难问题上的学习难度,为学生的学习铺垫台阶;同时学案增加了课堂反馈训练内容,将课外作业进行整合,集中编制在学案上,不再给学生留有书面作业,客观上还能减轻学生负担。因此,地理教师编制学案不仅要思考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更要研究如何来传授知识。
    为提高地理学案使用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案中核心栏目的内容编制与方法指导。每位地理教师对每节课的理解会不一样,所设计的教学案会不一样,加上每个班级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时硬性地要求一节课有统一的学案显然不符合实际。不过在导学案的编制初期,为减轻备课压力,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团队力量,规定使用统一的学案,有利于教学效果整体性提高。随着实施的深化,教师个体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及班级的特点,进一步着眼于技术的优化以及实施过程的优化。笔者在导学案编制优化策略中着重处理好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的设计与定位
    学校“导学一体,主体探究”模式对导学案的规范要求,主要有页眉导语――学案标题――编制使用时间\制作人\审稿人――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课后反思等栏目。对学案功能定位:主要是课前预习指导功能;课堂探究导学功能;知识梳理功能;训练反馈功能。因此,学案内容结构分三部分组成: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训练案。
    地理学案栏目的设计是依据地理学习的规律和教学过程的需要来确定的。学案栏目的编制定位,应当突出操作简单,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不要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失去了使用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地理学案中具体栏目的设计依据以下几个原则:学习目标清晰易达成原则,重难点明确易突破原则,预习环节前置和基础性原则,课堂练习变式设计高效原则,课后作业内容布置分类精选原则。
    2、学习目标的编制
    学案中地理学习目标的编制要避免基本规范的缺位,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规范三维目标的制定,避免背离地理学科课标、目标层次不清等几种问题。要着力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具体来说,从学生学的角度,通过对教学对象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着重要解决教学的起点要求是什么;教学的最终要求是什么;由起点到终点的差距是什么;要使学生由起点到终点,需要教什么。以上几个问题解决了,则意味着学案中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已初步完成。
    3、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的确定要基于课标和教材体系结构,难点的确定则要考虑地理学科教材的特点,着眼于研究学生实际,注意分析学生具体现状,如知识储备、态度、方法以及兴趣、情感等因素,这样有助于难点的突破设计,合理的设置梯度的大小。所以,重点与难点的确定,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有利于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注意力,做好学习内容的定向,保证课堂效率的提升。
    4、课前预习的指导
    在学案编制时,地理教师要用心设计预习任务,认真检查预习效果,把握学情;要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经验进行预习,找到疑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地理教师应依据对课前预习环节的检查情况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落实以学定教,让教学更具针对性,真正体验生成的快乐。
    5、课堂探究案的设计
    地理学案中,课堂探究一般以问题为载体。探究问题设计应着眼于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突破口处、新旧知识衔接处、教学概念易混淆处、内容归纳总结处;探究问题要着眼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6、反馈练习的精选
    地理学案编制应注意反馈练习的精挑细选。在训练案设计时,应做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注意设计弹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不同的学生原有基础上均得到发展;要注重习题的变式,注意改变原题的结构、条件或其他方面,防止定势思维的负效应。另外,反馈练习还要强化解题规范的训练,注意表述要严谨、规范。
    7、知识梳理与课后反思
    地理学案编制应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梳理。在地理新课学习后,一方面学生要领悟本课中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借助图表、思维导图以及概念图等多种形式,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课后反思,注意总结地理新课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在哪里,解题中易混易错点在哪里,思考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和求解途径。
    8、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在编制地理学案时,课后作业的设计需要整体规划,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作业题,准确把握内容的科学性、难度的层次性、题目的趣味性和用时的合理性,注重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题海战术。在编制学案时,作业要分层设计,面向全体,分类要求,让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三、“导学一体,主体探究” 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困惑
    1、课程多,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不足:目前就多数高中而言,尽管时间上学校做了严格要求,但学科多,每科分配的预习时间只有半节课,且各科教师很难做到有效协调,有些学科作业量大,挤占学生时间现象难以杜绝,使学生疲于应付,缺少自主学习时间。
    2、预习效果较差:目前学生学业水平较低,自学能力较差,而为了保证班级纪律,自主学习的时间又不允许进行讨论;课间时间短,学生又不会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因此,课下的合作探究很难有效地进行,预习也只能停留在浅层知识了解层面,而简单的课本知识的重现又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预习效果相对较差。
    3、批阅任务重:我们学校地理教师较少,每人执教的班级较多,批阅导学案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做到全批全改。
    尽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相信“导学一体、主体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走在市区前列,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并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激发了青春活力,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与解决。

     

    点击次数:81  发布日期:2015/5/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