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武 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宁夏平罗县黄渠桥九年制学校:王学武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阅读及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兴趣,即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经常性地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当做是一种轻松获得心得的活动,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新大纲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因而,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成为社会、家庭、学校较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阅读的现状,我在城关二小、四小、六小各年级发放了56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4份。经分析归纳如下:
1.课外阅读指导课流于形式
在调查问卷中的“你们班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是怎么上的?”这个问题上,87.3%的同学答案是:老师讲解语文课文内容和做作业。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也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课外阅读课没有用来阅读,而是挪作他用。即使在上阅读课,有些老师也是做自己的事,让学生“自由发展”,想怎样就怎样,大多数同学都在做当天的作业,久而久之学生根本就不会读书。老师叫小学生多读书,几乎已成了老生常谈。但大多数老师们让学生读的,大多是课文书籍,而在课外阅读方面,则基本上放任自流。学校的阅读课,感觉上也像是普通的语文课,孩子没有完整的阅读时间,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更谈不上读完后产生心灵共鸣。这样,学生在本来就不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外不可能阅读更多的书籍。老师将学生的阅读时间占用,用来讲述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这样,学生的阅读量是提不上去的。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学生在阅读书籍时,63.6%的学生只粗浅浏览一遍。学生阅读自主性还不够强,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他们把粗略的浏览也看成是阅读。很少有人会自主的去做读书笔记,即便是做了读书笔记,也无非是经典的词句,对考试有用的内容,他们对阅读的内容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也提不出新颖的观点。城市里的孩子被电视、电脑、游戏所包围,加上课业负担繁重,阅读的时间很少,阅读的图书质量也不高,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农村的孩子则面临资源匮乏、难以得到好书的窘境,读书材料都成问题,更别说阅读习惯的形成了。总之,小学生的阅读明显有快餐化、娱乐化、追求感官刺激性的倾向和趋势,而且年级越高越明显。
3.课外阅读面窄
调查中,在“平时,你哪方面的书读得比较多一点?”这一项中,68%的同学选择了“优秀作文”这一项。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很狭窄。另外,在家长和个别老师看来,优秀作文也就是课外书,老师和家长布置给学生的阅读任务也就是阅读优秀作文,学生对于全是文字的读物不太感兴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与其年龄特点相符合的,他们喜欢有情节、有趣的故事,他们更看重阅读过程中的快感体验。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民间传说和科幻读物等。另一方面学校藏书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没有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因此,学校的校园阅读活动亟需提高趣味性,并增加阅读活动数量与种类。除此之外,在农村家庭大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这也是影响他们阅读面窄的一个原因。
二、影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使得许多家长只注重考试成绩,而不会积极主动地去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的家长把课外阅读书籍看作是“闲书”,认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对学习无益的。出乎意料的是,在调查中竟然有56%的同学也认为读课外书会妨碍学习。在他们看来学习成绩的高低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纯属是无意识的自由阅读,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健康的课外阅读对学习是有帮助的,并记有少量的读书笔记。因为在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是围着考试转,布置给学生的阅读也多是以考试内容为主。对于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大多老师也置之不理,甚至有的老师根本不让学生读课外书,家庭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做大量的家庭作业。久而久之,会有学生会认为课外阅读会妨碍学习,所以他们不去阅读,更别谈兴趣了。
2.纯功利化阅读观的影响
调查发现:无论是从家庭还是从学校方面出发,家长和老师都对学生的阅读带着一定的功利色彩。家长和老师极为重视诸如“知识型”书籍的阅读。阅读“作文宝典”成了学生习作的秘密武器,致使学生在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成了“假、大、空”的舞台,缺少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采用的阅读测试方法重点是抽象分析能力,阅读的教学模式也是以分析为主。这种阅读测试方法和阅读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信心,更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外阅读的“功利性”有增强的趋势。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总把阅读的目的指向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阅读分析的方法也指向应试技巧和分数的提高上,而并非是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提升创新思维。
3.可供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
目前,以考试为主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改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也没有改变。因此,老师和家长将学生的一切重点都放在提高成绩和分数的高低上。评价学生的方式也很单一,对他们的阅读内容,阅读量和阅读方向等因素概不考虑。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课本所学内容的多次重复。另外,调查发现有25.6%的学生认为“功课太多”是影响他们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可见,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学生独立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太多,大量的作业,影响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
4.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的冲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信息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但网络使用的娱乐化倾向明显。在调查中。有45.3%的学生选择通过电视来获取信息。在农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产生的冲击最大。在发达城市,手机、网络阅读成为小学生阅读的重要途径。然而,手机、网络的阅读娱乐化倾向明显,更有65.3%的通过网络不是去阅读,而是用来打游戏。现代媒体对文本阅读的冲击使得小学生忽略文本阅读,对阅读渐渐失去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维持对某件事情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的热情”。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1.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调查发现:有73%的学生因功课太多而不去阅读。学生想读书,有书读,但没有时间去阅读,读书还是一句空话,更别说形成习惯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只是一种形式。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需要更新观念,切实加强素质教育。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感受书之美,体会生活之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挤时间去阅读。例如,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天气的长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春秋“晨光诵读”、夏日“阳光午后读”、冬天“睡前温馨亲子读”等。这样慢慢的产生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一种读书习惯。学生回到家,家长也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重复课本所学的考试内容。
2.给学生读书自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让学生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其实学生可以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吟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变阅读为“悦读”,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享受快乐生活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如此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与求知欲,阅读量也自然也会提高,使学生对阅读也进一步产生兴趣。
3.展示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小学生大多都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广泛。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最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的世界。广泛的兴趣促使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广泛的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因此,依据这些特点,可以组织各种益智、丰富多彩而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小学生读书。如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读书方法,创设环境演讲,组织综合活动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寓读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乐趣,知识的伟大和拓宽视野的必要性,从而让学生更喜爱读书。
4.家校合作,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能力,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调查中发现,有43%的同学愿意在图书馆阅读。因此,学校可以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供物质保障。在学校方面,可以提供优良的借阅场馆,定期更新书籍;在借阅制度上尽量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禁忌,让学生感觉读书是一种简单而快乐的事情;在班里面,可以增设“小小图书角”,增强阅读氛围。另外,42%的学生愿意在家阅读。这样,广泛发动学生家长加入阅读中,进行“亲子阅读”, 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提升家庭文化气息。在国外,有很多全职妈妈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会”活动,她们若受到好作品的感染,便会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分享。在我国,虽然许多家庭的母亲不能时时刻刻陪着孩子学习,但如果抽点空,了解和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这样,可以与孩子一起体验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到温暖,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总之,为了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可创设阅读氛围,注重阅读效果,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从小热爱阅读,与书为友,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