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基于网络阅读环境下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方略浅谈 赵开新

    基于网络阅读环境下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方略浅谈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赵开新
    摘要: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介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而活跃的学习平台,便捷的网络阅读无疑成为中小学语文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领域。以课文为中心点,借助网络进行作家、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拓展,以突破时空限制,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无疑将成为未来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网络阅读环境;群文阅读;教学方略
    随着信息技术被深度引入课堂教学,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平台,网络阅读环境让群文阅读教学这种立足于课本但又不禁锢于课本的阅读教学模式,正加速着学生的拓展阅读,迅速有效地扩大着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在此,笔者结合一年多来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就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师如何以课文为中心,向网络阅读空间有效辐射,从而有效实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一、围绕文本主题借助网络阅读实施拓展
    经验告诉我们,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读书读来的。因此,高明的教师在阅读教师过程中都会选择与文本主题相近、相似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主题理解。群文阅读背景下基于网络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概念,使学生在主题式的学习中作为学习的主体,选择专题、主动收集、自我重构、积极对话、自主活动、自我评价,创造性地运用网络阅读,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学生在一次次主题学习的拓展阅读中,通过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更为广泛的收集,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在同一主题领域素材的归类整理,重构文本语境、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无疑,通过借助网络平台的拓展阅读更容易让学生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
    二、围绕文本体裁借助网络阅读实施拓展
    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是有必要选择和推荐那些和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内容供学生阅读的,这样也能很好的起到学生主动阅读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有位教师在教授《丰碑》一课时,有效抓住文章震憾心灵的艺术效果:独具特色的表达方法以及既“合情合理”又在“意料之外”的设置悬念方面的结构安排,安排学生拓展阅读《桥》等相关主题的短篇小说,学生很自然地感受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达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初中、小学语文课文体裁包括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应用文、科普小品文等。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同一体裁的文章,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有利于阅读习惯养成。学习童话让学生阅读一定量所喜欢的童话,学习诗歌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程度适宜的诗歌,就能在每个学习时段根据教材特点掀起几个阅读热潮,像“寓言热”、“科普热”、“人物传记热”等。
    三、围绕文本作者借助网络阅读实施拓展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大都是从学习课文开始认识一些文学作家的,然后在通过阅读这个作家的相关作品,逐步喜欢上这个作家,并去寻找更多关于这位作家的书来阅读,最后形成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主题拓展阅读。因此,驾驶在日常教学中,科学选择课前、课尾、课中不同时段,适时地把作家请出场,推介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家的初步认识,借助网络平台拓展出一方以“课文作者为中心”的阅读空间。
    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如选择教材中有影响的作者,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或对作家不同写作风格的文章进行延伸阅读,以加深对作者的了解;或选择同一写作对象,不同体裁、不同角度的文章进行延伸阅读,感受选材立意的别具匠心,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或选择同一写作方法,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延伸阅读,使学生加深对这种写作方法的了解,形成深刻印象,体会异曲同工之妙。
    四、围绕文本主人公借助网络阅读实施拓展
    教材选编了许多古今中外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故事,但是课文中涉及的这些为人学生不是全方位熟知,为了更好地阅读,课前、课中、课后可安排学生阅读有关文章。如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只是《水浒传》中一个故事,将林冲的谦让、谨慎、谦虚、有礼、忍得住又想得透的大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水浒传》,让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读一读原著,这样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不仅可以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能会有一个全新的感受,同时扩大了视野,也增加了对名著的阅读积累,一举多得。
    五、围绕文本情节借助网络阅读向生活实施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学生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一个大学堂。教师应当为学生训练处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教材。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语文教学就必须回归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向生活拓展延伸,可以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联系起来,不仅能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和乐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能养成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最终达到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目的。鉴于目前学校围墙对学生与生活之间的阻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架起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借用网络回放往日的生活,了解天下大事,引导学生去细细观察挖掘生活,从而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课堂语文知识的灌输的弊端。这种将语文学习还原于生活中去,让语文教学可以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
    现实情况告知我们,由于经费原因,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书刊更新十分缓慢,要真正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满足学生个性阅读需要还有不小差距,严重制约着中小学的课程资源。随着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作为信息时代最为便捷的网络阅读无疑成为中小学语文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领域。以课文为中心点,借助网络进行作家、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拓展,以突破时空限制,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无疑将成为未来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

    点击次数:119  发布日期:2015/4/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