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明星: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 江苏省阜宁中学 管明星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关键词:有效问题的来源,有效提问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有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可见,古今都强调问题的重要性,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活跃其自身思维,并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课堂上最直接的师生双向活动,是师生间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而精彩的问题世界.促使他们积极拓宽思维,深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答案,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必需手段,是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的重要纽带,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心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精心设计巧妙的课堂提问,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而带动全课,才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分析、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才能使课堂做到有效、高效。那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有效问题的来源
1. 细读教材,确定提问类型
通过细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统性,理解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和能力点,这样才能确定提问的类型,对于基础性的问题,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对于拓展性问题,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对于探究性问题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用“你们认为怎么样”来提问。
2. 了解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了解学生,一切要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所提问题更加有效。
二、有效提问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要设计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对教学内容也要非常熟悉,否则设计的问题,将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况:①问题没有针对性,过于笼统,学生根本不知如何回答。②问题过难或太简单,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③提问带有明显的暗示,缺乏启发性,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到课堂上,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自问自答”——无趣,“有问无答”——尴尬,“有问少答”——平淡,这样的提问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使学生觉得生物学生硬、枯燥、难学,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是指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对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有的放矢,要紧紧围绕知识点,突出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导向,避免随意性的盲目性。
2. 科学性原则,是指提问要符合科学,设计的问题无知识性错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难易适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问的科学性是学生对知识正确理解的前提条件,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3.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启发性提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适时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把握火候发问,问在疑处,点在惑处,问在新课的开头,问在学生的“病灶”处,问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既有知识的应用延伸,又有情感意志和理想的升华指导,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和背景下产生意想不到的提问效果。
5. 适度性原则,问题不宜过多,要掌握好数量和难度,多则滥,学生疲于应付,不利于深入思考,难则畏,学生难以表达,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丧失自信心。
6. 针对性原则,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四、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1. 依据教学目标,问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
在重点、难点处提问,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上,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可以这样提问:①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②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给mRNA的?③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2. 控制提问数量,注重提问质量
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提问不在于多,贵在精,注重质量,对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或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尽量少提问或不提问,如果问题太多,一问接一问,就变成了“满堂问”,就没有思考性和启发性,就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更难引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如果问题太少或没有问题,就变成了“满堂灌”,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
3. 控制问题难度,注意问题梯度
所提的问题,不宜太易或太难、太易,没有思考性,达不到突破难点和把握重点的目的,失去提问的价值,提问太难,学生答不出来,会产生畏惧感,害怕表达,从而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难易适度,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无疑有疑之间”,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注意问题的梯度,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问题串,解决起来自然容易许多。
4. 掌握提问技巧,优化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提问的艺术性,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式。
(1)、 提问要注意态度、语气、有亲近感
教师提问时的态度、语气要温和,注意自己的表情和手势要自然得体,不要呆板,要给学生以亲近感,提问时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总站在讲台边,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学生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
(2)、 能包容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观点,及时评价。
不能以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来要求学生的回答,要在辨析学生答案正确性的同时迅速整合其中的有益信息,相应调整自己的预设答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肯定、表扬,并指出回答的关键点,如果回答失误,通过分析和帮助学生找出失误的原因,纠正错误答案,不能讽刺、挖苦,对不同的观点要给予评价,甚至肯定,因为有些开放性问题或探究性的问题,答案是多样的,要求同存异。
(3)、 学会等待,尊重学生
有效的问题需必要的时间等待,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需要一定时间思考的,恰当的等待时间,既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和人格的尊重。
(4)、 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思考问题,则是有效教学的升华,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打折扣。
五、有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状况:
1、提问无目的性,没有针对性,随心所欲,偏离了重点和难点,
2、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性,表面热闹,华而不实。所提问题要适度,提问过多,学生会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提问就会失去意义;相反,提问过少,就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犯了满堂灌的大忌了。成功的提问设计应是提出能引起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的问题,而不应是只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问题。
3、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设计的问题过难,学生难以理解,启而不发。问题要因学生而设,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到有区别地对待。最好的提问应该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
4、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连贯,缺乏系统性。
5、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思考时间。
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提问时要兼顾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内容要有梯度,问题要有层次,形式要不拘一格,使之各取所需,共同提高。
邮箱 :fngmx@163.com 手机 13813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