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黄政强: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青山中学 黄政强

    《物理课程标准》中所述:“……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物理实验则是使学生经历这一过程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的教学对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定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能正确地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很好地实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
    一、原理为本,探讨设计
    现实中的常规教学与实验教学往往脱节,导致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造成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课前对物理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等了解不够,常规教学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探讨设计出一些合理的方案,实验课教学时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设计师,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及其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开放型实验的研究对策,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团结协作的能力,敢于怀疑的精神和探索创新的意识等,还能使学生懂得要变换角度、变换问题去认识同一件事。
    二、依据方案,选择仪器
    熟识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让学生了解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达到熟练、正确的读数,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各种基本仪器的共性加以指导,如基本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都需要零点校正或零点误差修正等等,也需抓住仪器的性能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在不同条件下实验仪器的选择,依据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做法,如:在电路设计时,选择哪种量程的电表,采用限流电路还是采用分压电路也得根据实际测量的电学量来选择。
    三、合理有序,评价“闪光点”
    实验时,依照实验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先行测量;对需通过实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须先组装器材,再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做到严谨有序,在实验中老师应适当的实验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实验的信心,并对他们的实验进行适时评价,指出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上或思维上的“闪光点”,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析原因,从中有所发现。
    四、记录实验同,处理得法
    指导学生读取记录数据和物理现象的注意事项,分清主次,不致于罗列了许多数据和现象而忘却了所要记录的主题,达到物理实验的目的,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应对该数据进行补测,学生处理数据的第一个意识是计算处理法,对图象处理法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采用图象处理法,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实验中采用图象处理法均可达到简便,直观的效果,同时还可以直接排除错误数据,最后,还应让学生明白实验结果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与理论计算有何偏差,造成偏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进才能更好地减少误差,通过这样的分析与研究,许多深一层次的问题都可得到解决。
    五、过程与结果并重,主动发展
    传统的实验教学把实验课仅作为验证理论的课程,所有的实验都是按教材预习,对照教材做实验,依据教材写实验报告,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新课程教学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视过程的习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失败,要给学生的实验探究留下最大的空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弥补措施并寻求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许多演示实验完全可以改为学生实验,或鼓励有意愿的学生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能力。
    六、抓住关键,拓展迁移
    每个实验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很多不同的实验也有共同的规律,抓住关键要素教学可举一反三,教学中可科学归纳,将相同实验原理或实验方法归类整合,进一步明确该种原理和方法在不同实验中所起到的相同作用,如:以欧姆定律为主要设计思想的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流表改装电压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等,在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后,可让学生设计某些达到相同目的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
    基于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这一学科特点,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制定良好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益。
     

    点击次数:201  发布日期:2015/1/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