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董瑞琴:挖掘思品课的育人功能 促进班主任工作全面发展

    挖掘思品课的育人功能 促进班主任工作全面发展
    ◎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学 董瑞琴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不仅是对一个班级正常教学秩序的管理,而且还担负着对班级学生道德教育引导,促进其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班主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一般来说,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应当不断挖掘思想品课的德育功能,更好的促进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我们要重新定位二者的关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实现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班主任工作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做人和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必修课程。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管理者和组织者,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的重任,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来说,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应当不断挖掘思想品课的德育功能,更好的促进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这二者都共同担负着帮助和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任务。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新理念的要求
    在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构建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展,其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日益复杂,在此过程中,正体现了对于初中生加强思想品德干预和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这种干预和引导不是简单的强制和灌输,而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作为教育者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日益强烈的主观和能动的生命。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对于日益扩展的生活基础进行独立思考和生活的体验,在正确的干预和积极的引导下以达到对社会规范的了解、认知并最终认可和践行,这样才能将各种社会规范加以内化为一种自律的道德力量。
    二、《思想品德》科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由于学校、班主任甚至是部分思想品德教师本身对《思想品德》课程所存在的偏见和认识的误差,思想品德教师无论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是将《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个单纯的学科来对待,教学活动也仅仅限于纯粹的课堂教学。教学的内容往往也仅局限于课本本身的资源和相关观点、知识点。教学方法也多表现为简单的说教、灌输,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乏味。致使本课程的德育功能往往因为不能充分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紧密联系而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越发显得苍白。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性质。要求课程教学应当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应是一门致力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养成的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言和行的一致。《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必然决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其构建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理解体会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真正把对学生道德形成中的干预和引导建立在学生日益扩展、丰富的生活实践基础上。具体应做到,在备课中,要多备学生的生活,多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就相应教学内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表现,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该教学内容结束时,要将本内容相关课后践行的具体要求及时通报给班主任,以取得班主任的配合,以加强对学生课后践行的督促和引导。
    比如在七年级和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当中的“做时间的主人”、“在分数的背后”“交往的艺术”、“环境保护”、“关爱生命”等;“与挫折同行”、“网络时代我们怎么玩”、“生活中的雷区”、“逆反与追星”、“学会倾听”、“竞争合作之道”、“隐私权保护”、“男女生之间”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是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内容的体现,当然这也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涉及到而感到头痛的具体问题。因此,无论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还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都必须要有效梳理两者可融合的因素,探究其中内在的联系,以期获得新的工作思路,提升二者德育的实际效果。
    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与班主任工作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与班主任工作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在德育功能上,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传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它的德育功能;班主任工作虽然烦琐,但其最重要的职责体现在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一点是统一的。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具备合格知识结构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再次,在施教环境上,思想政治课与意识形态、社会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与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也是高度一致的。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把它渗透到班主任具体工作中去,发挥其在班主任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工作。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都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和职责。围绕共同的目的,两者各有侧重并有着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然而这种不同当中也包含了内在必然的联系。
     

    点击次数:105  发布日期:2014/12/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