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三初级中学 陈平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它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
一、物理实验教学要体现趣味性
如何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身边能及的物品,可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探究性。
在初中物理的“浮力”教学中,通过分析一个浸入水中的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得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只需要用一个500ml的饮料瓶,就可以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首先把饮料瓶拦腰剪断,口朝下,瓶子里面放上一个乒乓球,瓶口下面放一接水的塑料桶;然后,用另一装满水的饮料瓶向半截饮料瓶内倒水。由于球与瓶口间有疑隙,水就从瓶口流出来,而球未浮起来。这是因为球的下面不受水向上的压力。把瓶盖拧上,再往里倒水,因为水流不出去,水就对球有了向上的压力,所以,球就浮起来了。这样很直观地解释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在《气体的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向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易拉罐冷却,学生观察发现易拉罐变形且发出声音。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
二、物理实验的教学要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前进的永动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而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是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如组织学生进行自行车的拆装活动。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很高。对没有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也敢于提出大胆地想象,说刹车块与轮圈那里是滑动摩擦,刹车时是有益摩擦,应使它增大而不能减小,说有滚珠的地方是滚动摩擦,它是有害的应尽量减小而要加润滑油;手刹车把是变形杠杆能省力,一些学生还指出脚踏是轮轴 ,座垫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轮胎、脚踏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自行车的尾灯则是角反射器……学生们分别指出他们所使用的自行车有哪些物理上力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老师则到处走动,指导他们拆装,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考核评分。这样一来,学生就更觉得有成就感。
2.鼓励学生自制仪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后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如“利用回声测教学大楼与你的距离”,“自制水果电池”,“用铅笔芯自制简易滑动变阻器”,“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过程”,“自制密度计测盐水密度”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都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青少年对实验操作的兴趣特别的强烈,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进行物理实验。那么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想象、抽象、表达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
三、物理实验的教学要体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揭示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其观察、思维技能,形成物理思想和科学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拓宽学生动手实验的范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
2.放手让学生都动手。以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获取物理知识的实验放手学生去动手做。这些实验一般比较好操作。教师少讲甚至不讲。例如:音叉实验--敲击右边音叉观察左边音叉有什么现象?将硬币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吹硬币看到了什么?等等。这些实验让学生根据书本要求自己操作就好。教师讲得太多没什么意义,反而给学生束缚的感觉。
3.鼓励每个学生都动手。很多学生从小缺少动手能力的锻炼、缺乏基础。所以在培养动手能力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知难而退。简单实验,使学生觉得物理是可亲近、可理解、可成功的,学生们应该会主动学习并且将自己的兴趣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我在进行新课前,先给学生每人发一个小凸透镜,让他们透过透镜看看远方的景物,看看自己的指纹等等。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接着就热闹了,有的看见了远方倒立缩小的景物;有的看见自己指纹放大了;有的试着看书上的字等。这一简单的游戏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学生动手欲望。为学生系统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物理教学中,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能力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