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魏红云: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的“五度”

    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的“五度”
    ◎ 河北省蠡县缪家营中学 魏红云
    摘 要: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是一种复杂而科学的实践过程。怎样去训练才算是科学而有效的呢?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文章从训练过程中的“五度”的把握阐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 角度 坡度 适度 密度 效度
    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训练,而阅读训练又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进行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必须贯穿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训练,而是一种复杂而科学的实践过程。那么,怎样去训练才算是科学而有效的呢?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只有把握住了这个“度”,训练才能有效,才会合理。我认为,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以下“五度”。
    一、角度
    对角度的界定,可从两方面去认识:一是指基本的训练点,即训练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明确训练角度,使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克服盲目的训练。二是指训练的切入口,即从哪个方向去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根据学情变换训练角度,使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一致性,克服呆板单一的训练。
    二、坡度
    这里的坡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坡度是指整个小学阶段的语言文字训练要有一个由低到高的程序,即各训练点在训练时的顺序安排。有了这个顺序安排,就可克服阅读教学中的无序训练,从而使训练走向序列化、科学化。这个训练程序的排列既要考虑语文学科这个本身的基础,也要考虑执教班级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二者结合,缺一不可。
    狭义的坡度是指一堂课里或一个教学大环节里的教学层次设计。即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结构上、思想认识上为学生做好“搭桥”、“铺路”工作,使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沟通起来,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如在执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我让学生仿照原文用“歌声会_________,看到_________。”句式练习说话。这是一个创造性训练,为此我做了适当的铺垫,先出示一些常识性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练说,而后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说说“歌声还会把盲婆婆带到哪儿?”学生们兴致盎然,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仿照课本,说出了“歌声会领你走进花园,闻到淡淡的清香”、“歌声会领你走进学校,听到小朋友琅琅地读书声”、“歌声会领你走进树林里去,听到小鸟们唧唧喳喳地欢叫声。”等富有个性化与创造性的诗句。由于训练有层次,坡度得当,循序渐进,学生也能很好地发展思维、发挥能力,从而完成训练要求。在训练中,学生们进一步品味了诗歌之美,自主性、想象力、创造性得到发展,体验到了审美之喜悦、创造之乐趣。
    三、适度
    即训练的合适程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阅读教材中可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因素,找准基本的训练点,却往往不知道其应该训练到何种程度,或训练过头,或训练不够。无论是训练的越位,还是训练的不到位,都不符合训练的科学性。要真正掌握训练的适度,就应做到训练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训练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以《云房子》为例,我在教学云房子形状这一环节时,进行了如下训练:
    1、读课文,用比划出描写云房子形状的句子。
    2、把你最喜欢的描写云房子形状的那句读一读,做做动作。
    3、想想云房子还有那些形状,先用笔画一画,再向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这样由浅入深、适度恰当的训练,学生在看似游戏的课堂上不但读懂了课文,走进了文本,而且感受到了“云房子”的美妙,体验到小鸟们建造“云房子”和在“云房子”里玩耍的快乐。学生用稚嫩的小手在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云房子,有的造的是撑圆了肚子的小猪,有的造的是调皮活泼的金丝猴,有的是傻傻的大熊猫,还有笨重的大象,金碧辉煌的皇宫……学生画完后上前为大家作介绍,一些奇思妙想也随之而来。孩子们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想象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他们在欢乐中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在恰如其分的训练中放飞了自己的想象,展示了各自的特长,并从中品尝到创造的快乐,促进了个性的有机生成。
    四、密度
    所谓教学的“密度”,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和合理利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这里的“密度”,不仅是指数量的要求,而且包括了质量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一节课里教学的内容很多,课堂教学结构很是紧凑,教学步骤环环相扣,貌似密度很高,但如果师生的教学活动只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这样的教学和训练实际上仍旧是低密度的。
    密度的数量既包含训练点的数量,又包含被训练学生的数量。如果训练点的数量很多,但学生训练的面不广,那么密度就没有达到;如果学生训练的面很广,但训练的内容很少,那么密度也没有达到。要达到训练的密度,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每一分钟的作用,把时间用在刀韧上,把功夫下在关键处。
    五、效度
    训练的效果好不好?训练的效益如何?这就是效度。要把握效度、衡量效度的高低,就必须做好训练中的评价工作。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一是看教学目标,离开了教学目标的训练便是无效训练。二是看训练的程序,随心所欲的训练便是无序训练。评价的手段大致分两种:一是看学生在训练过程的及时反馈;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试题进行检测评定。通过评价,找出成绩和差距,然后改进或调整、完善训练中的诸因素,从而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最好的效度。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也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间的联系,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外,把握好训练过程中的“五度”也至关重,这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读、说、写的兴趣,最终将文章中的语言能化为自己的语言。

    点击次数:32  发布日期:2014/11/1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