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松拉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青海省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 更松拉毛
素质教育如大潮涌动,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必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学的音乐课也得到了重视。要如何上好音乐课,为社会培养多才多艺的人才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
一、 给学生信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永远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觉到老师也在时刻关注着他们,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一句肯定的话,一句表扬的话,能给学生信心,能激励他一辈子。让每一位学生活在“自己一定能成功”的信心中。精神奖励比物质鼓励更重要,教师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传给他们。例如课堂上练唱,学生音唱的不准或是偏左了,这时老师用和蔼、亲切的言语鼓励学生“不要急,其实你的音色很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唱好的”等之类的话语给学生信心,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有一条基本的原则——愉悦而不紧张的原则。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劳动。学习过程中不应有任何的外部的精神压力,他还认为在这种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状态,学生表面上处于安静、休憩、轻松的状态,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在处于学习和创造的最佳状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学生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验证明,教学中使用精选的音乐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大脑右半球积极活动,从而创造愉快而不紧张的气氛,达到学生有意识于无意识活动的统一,大脑左右俩半球斜体昂活动,理性活动与情感活动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灵活多样的引入
一堂好的音乐课,课堂引入在教学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了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增长求知欲。用姊妹艺术和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来引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电影故事引入
如上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一课时,首先设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动画片“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教室里一下热闹了起来,大家都想讲。我就采用了“三讲”法。由“分组互讲”到“抽讲”再到“教师归纳讲”这三个环节。既体现了师生互动,有放有收,同时使学生理解影视音乐随故事情节发展变化,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用舞蹈引入
如《青春舞曲》的教学,首先教师表演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然后教师再介绍少数民族舞蹈,有条件的用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最后引入歌曲教学,这样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艺术职位的其他相关学科来教学
例如《春江花月夜》一首歌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的知识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如听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听赏的兴趣。音乐教学中除了融入语文知识,还可以融入美术,文学,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即可充实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用民间风俗
民间风俗导入,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如《划龙舟》,首先提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在这一节日有哪些民间风俗?(赛龙舟、吃包子、吃粽子~),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了解端午节划龙舟的目的意义,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会完全理解。”可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精心备课“学习参与”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理解、消化,已达到接受知识,大胆创新、积极表现、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初中学生阅历浅,心理上又是“小大人”。老师教,学生记、背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缺少参与,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就有可能丧失学习兴趣。不但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还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甚至还会抵触老师没有把他们当成“大人”而产生逆反情绪拒绝学习。教师应该竭尽全力巧思妙想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不管是对的、错的、深的、浅的、都让他们讲出来,只有通过这样的参与、尝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里设定的新理念之一,只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才能使之学而不累,学而不厌,学而有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