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刘燕: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
    ◎ 甘肃省泾川县汭丰中学 刘燕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广,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使英语教学有了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在此浅谈我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主动适应新课程
    1、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强化自我发展意识。
    2、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导致教师心理压力过重的外部压力源。教师自身应自我调适,形成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心态。努力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课课改的不可逆转性,以理智的心态看待新课改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适应新课改。
    二、改变英语的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部分在小学已经对英语失去兴趣的学生,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尝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才会真正让他们放弃原来的想法,真正产生信心。
    2 、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新课的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不懂的作个记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点、疑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从而懂得新旧知识的联系。在上新课之前,学生对教材也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去除掉学生长期养成的只听不记,坐等答案的习惯。最终养成预习、提问题、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习惯。
    4、在教师对教材总体和教学内容把握准确,清楚的前提下,加强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上和课后不同的任务。如抄写、背单词、背课文、默写课文、编写短文、编写对话等,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培养学生自信的机会。
    5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游戏、不断变换着花样进行语言项目的操练、利用学生英语基础上的差距让学生互助,不仅可以给后进学生信心,也能使基础好的同学产生优越感。
    6、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不会做的,就是他们的难点,这样在以后的讲解过程中,就会更专心、更认真的听。
    7、活化教材,学以致用。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去说、讲、演、唱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说英语。同时,不用局限于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整体教学。
    8 、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报刊、多看英文电影,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9、加强教师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多些新鲜感,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上一直都有兴趣。不能按部就班,书上有什么讲什么,没有的就一定不讲,要学会察学生颜观学生色。不能降低规范要求,要求越高,学生的能力越高。特别是初入门时,更要严格要求,要求正确的书写习惯,正确的标点习惯,正确的读书习惯,教师要求十全十美,学生也会尽善尽美。
    10、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成绩优异,可每到回答问题便唯唯诺诺,说不出一句象样的英语。究其原因,造成这种“哑巴”英语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缺少亲和力。当然,亲和力对所有的老师都很重要,但对英语老师尤为重要。因为,就我国目前教育现状而言,几乎大多数学校都用汉语授课。因此,如果其他科目的老师缺少亲和力至少不会使学生丧失说母语的能力。但如果英语老师缺少亲和力,课堂气氛便会紧张。学生本来就对自己的口语不太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放弃回答问题的机会。甚至一些本来口语较好的学生也会因紧张而结结吧吧。久而久之,最终导致“哑巴”英语的诞生。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老师的亲和力更加重要。因为初学者往往会犯很多错误,甚至连简单的单词都会读错。这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不应批评学生,而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只要敢说就会进步,让学生相信下次一定会比这次更好。这样就能从根源上解决哑巴”英语的产生。
    三、为了适应新课改,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要精要少。新的教材要求教师要由重知识传授变为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由“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纲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应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再加以发展。课堂活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是“教”让位给“学”。在活动中学习。大力提倡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主动、创新、合作中学到知识。新教材中有相当多的活动,如: Work alone , Listen and follow ; Read and say ; Listen , read and understand 等。还有 Group work , Pair work 。教师应根据这些学习材料,组织丰富的活动和布置一定的任务,来帮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而不是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我认为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要求,让学生在亲身活动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

     

    点击次数:97  发布日期:2014/11/1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