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新课标下怎样上好语文课
新课标下怎样上好语文课
◎ 贵州省石阡县本庄中学 刘鸿
语文是最简单的一门课,也是最难得一门课,说它简单,是因为每个人都不会考很低;说它太难,是因为要想考高分很难。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教师上好语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因此,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凭借语文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韵律美,铿锵美,情韵美,修辞美, 跌宕美,意境美,语言美和精神美,从而唤醒学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过描绘肃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苦闷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导入,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引入课文,我说:六月的西湖荷叶满湖,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在朦胧的月色里又是怎样一种风韵呢?这样引用诗句来导入,无疑在学生心中激起了波澜,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这节课大学非常认真,都努力去品味夏夜荷塘的风韵。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语文课堂闪发出灵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问,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答,自由地评价,自由地选择。语文教师要怀着一颗宽容地心,以一种善意的、平等的姿态,同我们的教育对象一起渡过愉快的成长的生命历程。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热爱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不欣赏自己所教的语文课中的教学内容,就不会上好语文课。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欣赏语文的品质。学会欣赏语文课程体系,欣赏语文课程中的每一篇文选,欣赏语文课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欣赏上语文课中的每一个环节,欣赏学生学习语文课中的一些细节,欣赏学生学习语文课后的收获,欣赏学生的作品等。只有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语文课中的一切过程和素材以及活动,我们的心理才会是愉悦的,我们的精神才会饱满,我们才愿意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中。
语文课知识含量大,涉及面广,包罗万象,比如说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科学,以及历史、地理、医药学等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博览群书的优秀品质。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对这些相关的知识有所储备,有所理解,才能合理、正确解释和解答语文课中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
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教师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才会有上好语文课的能力,具备上好语文课的气势,才会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包袱。
二、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认真分析学情
语文教师要通过博览群书,深钻教材,对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知识点,以及教学基本方法全面把握,既了解其基础情况,又了解未来发展的走向,努力提高自己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做到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教师只有拥有驾驭教材的本领,要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气势恢宏。教师用这种恢宏的气势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好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得事先分析并了解学生的状况,做到因材施教,及时转变教学策略。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语文的课程资源丰富而多样,广泛而富于变化。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学会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于语文的教学工作之中。如相关的课程,社区环境,人文素养,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宣传媒体,历史典故,历史文物,旅游景观,以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教师的自身素养、气质、风格、品性、作风等等都是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标鲜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电教媒体,便可引导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电教媒体可听可视,形象直观,辅以音乐和动态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会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会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利用软件和录像展现宁静幽美的荷塘,淡雅朦胧的月色,“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叶,“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逼真的形象,美妙的意境感染学生。
又如我教学《长亭送别》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主人公“厚嘴辱”、“英子”的形象,我根据课文内容播放相关视频文件。学生看后都作品的内容理解得非常到位、深刻。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化难为易,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大增,似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平时要善于开发,善于积累,在必要时为我所用,为语文课所用。我们切忌将语文课上成是一门孤零零的专业课,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听天书。当我们能够将语文课于一切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手段将大大提高了。
四、善于写作和善于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学习语文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感而发,进行写作,在写作中进一步充实、丰富、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自己善于写作,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五、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思维,善辩的口才,丰富的爱心
这些,都是让学生学好语文,让自己上好语文的必要条件。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不仅要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