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绰霍尔乡中心校 李娟
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同理,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兴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就曾强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不光是语文,别的科目也是这样。”由此可见,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没有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决定我们语文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应当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以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足导引之功:
一、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在朗诵古诗文中培养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虽然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朗诵优秀的古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背诵课内的古诗文,还要求学生每周背诵1—2首课外的古诗文。学生每日预习,有不懂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由语文课代表集中交给老师。我利用读报课的一段时间精讲,并指导学生朗诵,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以教材为本,厚古重今变教法
现行的人教版等教材,无论时文或经典,都是精挑细选。用好他们,发掘其中激趣的有利因素。是保持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坚实基础。
学生学语文,最首要的是知道这些知识的重要作用,知道这是他一生所必需的知识。对此,叶老曾形象地指出:“孩子看见人步行,非常艳羡,于是本着他的足的本能,努力学步,后来竟自己能走了。”人教版等语文教材,在课本的扉页上都有“写在前面”的话。它是对语文内涵最权威的阐述,用好它,就成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敲门砖。
学生学语文,对不同的教与学方式的反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叶老早就主张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课上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教师相机诱导。“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新课程的实践也证明,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好教材,要特别重视上好综合实践课。笔者认为这是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亮点。“教师的真知识终究是教师的,与儿童没有关系……儿童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己去研究解决的办法,还要自己证实过,经验过,才会得到真的知识。”这是多年前叶老就对我们的忠告。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强烈地感觉到语文知识的重要作用,更加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他是兴趣持久性的最好加力。
用好教材,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革新阅读的方式、方法。现在的孩子,少有对文字直接感兴趣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布置好学生看电视、电影的作业,比如:坚持收(搜)看《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先让他们被名著中的离奇情节精彩场面吸引住,再引导他们阅读文本。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好“模式三”的影视资源,选看课文中节选的部分,增强他们阅读课文文本的兴味。只是在“他们忽略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提醒一下,他们弄错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纠正一下,他们遗漏了什么的时候,给他们补充一下,不过如此而已。”这是叶老早也阐明的阅读教学的精要。
用好教材,要“不薄今人厚古人”,大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作为“新新人类”的学生,只有走进他们的阅读世界,才可能引领他们的阅读方向。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开放的心胸,开阔的视野。教材中课外古诗文的阅读,仅仅是文学大观园里的一枝出墙的红杏。以此为招手,要引导他们沐浴诗风词韵。更多的教材中只字未提的当红作家的作品,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选择性地推荐,尊重他们的阅读激情,引导他们作一种扬弃的欣赏。这样古今中外、时文经典皆有涉猎,能更好地满足孩子们兴趣的广泛性。
总之,语文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魅力,不断革新教法,能更好地保持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持久性。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人文基础,将来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的小康社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无数先哲仁人都践行者这一颠扑不破的育人真理。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于今天方兴未艾的语文新课程改革而言,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