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会香: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尝试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尝试
◎ 河北省大城县留各庄中学 韩会香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发挥学生身心蕴育的无限潜能,设法给学生思考,选择表现的机会,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尽情的释放生命中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地理教学中要注重营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环境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气氛。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民主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了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路打开了,一些创新思维自然会如泉涌般而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科研态度及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用可见一般:如由“一次性筷子的思考”引申出森林资源的保护一一亚马孙河的保护以及森林资源的开发。有的同学由此还提出在日本经济发展中中国应借鉴的一些观点:如节约资源、环境教育等。这些观点立意非常新颖。结合香港的交通与廉政,学生不仅提出了北京的交通建设,还提到了人的素质等问题.亚马孙森林的破坏,学生自然而然引申:长江,尼罗河…… 这一系列的讨论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铺垫。地理活动内容,特别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像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地理课堂活动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像。情境教学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未知知识的探求都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地壳运动”一节,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同学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在通过演示介绍大陆漂移后,学生提出了今后大西洋将成为世界唯一的海洋的看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证实了自己的推论。
3、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期望激励;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三是竞争激励;四是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地理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
二、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感知。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判读、分析,才会有新的发现,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
2、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地理学科其实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更多的应当是理解,是应用,是自己的见解。而学生也不想去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创意的空间。如进行“气候类型对比”时,由学生提出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将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这样由学生自己通过思维总结而出的内容,既检查了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同类知识也起到了复习巩固、深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无需死记硬背牢记了知识点。
3、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即发散思维。地理教学中要多渗透发散性思维,并进行训练。从不同配合差异中寻求原因,如: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和景观与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有何不同?原因何在?这样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破除学生对事物认识上思想的惰性,使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下挣脱出来,去大胆的追求发散思维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创新意识。
4、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逆向思维是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面对需要创新的问题,当从正面难以突破时,如果能反过来思考,或颠倒过来考虑,那就能获得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发明。魏格纳根据大西洋西岸、非洲西部的海岸线和南美东部海岸线正如彼此吻合现象,打破“海陆固定论”这一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这个锐利武器,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常使人茅塞顿开。因此,地理课中有必要不失时机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促进思维的流畅性。例如,假如地球公转方向与现在相反,那么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如何?学生不弄清地理原理,靠死记硬背是很难作出正确判断的,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象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或练习,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