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鄢正堂:让语文教学在关爱中成长

    让语文教学在关爱中成长
    ◎ 贵州省石阡县本庄中学 鄢正堂
    俗话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①我们知道,“教书育人”“教学相长”,重点就是围绕教育教学旋转。略显枯燥的语文教学,在这个相互关爱的过程中,会演绎出无数的故事,有的苦涩暗淡;有的却精彩纷层、熠熠闪光。
    《中学新课标资源库》第十一页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②可见教育教学必须关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教学的对象特点,才能因材施教,乐于教学。
    我所教的班,就有些“另类学生”。他们小就“偏科”,甚至根本就不学有些科。这就导致他们整体能力不高,但又自视太高,给人总是桀骜不逊的感觉。渐渐地,他们就成了“后进生”。这样的学生,更多的是被说说而已,如果不听,就表示深深地惋惜。诚然,这不失一个于人于己都好的方法。但有些孩子就会因此失却更多的上升机会。对于像我这样“嫉恶如仇”的人来说,就太难受了。可到底如何管,还得多动动脑。否则,遇上不理解更不领情的人来说,就会给自己“狗拿耗子”的闲疑,甚至不必要的麻烦。但这样的困惑并没有动摇我做人的准则。我依然在努力寻找目标,寻找契机。
    我想面对这浩瀚的大海,总有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正因如此,每当看见那些孩子的点滴进步、逐渐成熟以及细小成功,就是我最开心最自豪的时候,心中就像有轮太阳般暖和。这其中有一个孩子,还让我记忆犹新,快乐于心。
    那还得从三年前说起。那时我刚调来不久。新生报道第一天,第一节课就是我的语文。对一点都不了解的他们,讲什么好呢?除了自我介绍,应该有点新异之处吧。于是,我绕开介绍,猜起字来——聪,你们知道是怎么造出来的吗?学生一头雾水,睁大眼看着我。那眼神真有种求知若渴的感觉。我的心为之一振,看来他们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恐怖——不想学。我给他们讲解“聪”的由来,慢慢地引申到中国造字特点及先进技术,并举了 “休、明、刃”等一些简单的例子,请学生参与猜测。课堂意外活跃,以致介绍只能延伸。
    或许正是我的不同引入,有的孩子原有的想法开始动摇了,也想学学语文。其中就有小东。他在自我介绍中谈到些关于以前学习困难的原因——没兴趣,没收获。对此,我并未太在意。直到第一次糟糕的作文后,我找他谈话,才注意到这个腼腆的男孩。从而了解到文中之事对他的重要影响。原来,他小学时一次口语表达,却让他心理蒙上了阴影。他喜欢冬瓜,说的尽是冬瓜一类的话,再加上他长得胖胖的,有点像冬瓜,所以同学就给他取了个别名——冬瓜。从此便叫开了,而他却害怕说话了,甚至害怕上语文课。长期下来,成绩自然落下很多,不想学也就顺理成章了。没想到这孩子还有这么一段不平常的心理经历。我在心里默默思量着。
    以后上课,我会时不时请他答问。渐渐地,他心里的害怕减弱了些,偶尔还会主动举手。我想,可以再找他谈谈或许长进更快。随后的课堂,我更多的是用眼神鼓励他,而少了直接的提携。但或是这样,他更想在老师面前露露脸,经常主动回答,甚至回答错了却一脸笑容。同学有些不解,只觉得这冬瓜好像一下子懂事多了,进步也挺快的。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慢慢减弱了。可不能让一个上进的孩子就这么松懈。我设计“同学应如何友好相处”的即兴讨论。借此减少了叫小名的机会。他似乎找回了一点自尊,又坚持了一段。
    但真要让一个语文学习有困难又有心理障碍的孩子重新走上学习路,做的远比说的要难。语文课堂,他时而积极,时而沉默。我会有意无意给他机会,表扬他,他的劲头更足了,但没有想象的效果出现。怎么办?记得有个心理实验:让孩子先站在阴暗的角落里,然后慢慢走向有阳光斜射的窗子,最后才走到阳光直射的地方。要求孩子在实验中仔细观察自己的身心变化。结果孩子自己总结出,最后的影子最小状态最好,就像心中有轮太阳在时时照耀,暖暖的。是啊,只有让他心中那轮太阳升起,并时时照耀,才会有质的飞跃。
    人们常说,读书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陶冶情操抚慰心灵。我想,这也可以解释为读书可以摆脱平庸的人生,如果一个人想在生活和事业上获得良好发展,就必须读书。书读得越多越明事理,明事理的人能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既然读书对于人的一生发展都是有价值的,那么,为何不引导孩子也去读书,自己制造养料呢?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他读过《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著作之后,课堂上他的博学赢得过不少掌声;写作水平真长进了不少。一次作文课,他写的夏天帮爸还啤酒瓶的事,写得很好。特别是用天气来渲染心情的句子,给全文安排了很好的“先抑后扬”结构。这可是个展现教育成果的绝好时机,不容错过。在征得他的同意后,全班欣赏了他的佳作,当然也包括腼腆的他的音容笑貌。我们不难看出,他走下讲台时的腿还在抖,他的眼里分明噙着泪。同学们好像还沉浸在文章之中,我自然不会捅破,但我们都带着赞赏肯定的目光看着他慢慢回到座位上。而后才响起掌声,而他已满脸通红。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期末总成绩比进校足足长进了几十名。这主要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坚持下来,中考冲刺他已冲到年级前面!我们期待着他成功。果然,小东中考语文124分,总分上了省重点高中统招线。他感激的样子感染了我。明知道这并非自己的功劳!依然感到自豪快乐。
    或许,这样的例子在教学生涯中算不上什么稀奇麟角,顶多是沧海一粟。但它成就了师与生的基本人格,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维护了语文教学的尊严。从这个角度看,在如今这个金钱充斥的时代,无论是在教育教学实际中,还是管理效果上,此例也不失一剂良药。升起心中的太阳,让它时时照亮。运气好,说不定哪天还能挽救几个“病人”,自己也乐得个问心无愧。关爱他人,快乐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次数:94  发布日期:2014/6/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