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周书仙: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阅读体验能力的尝试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阅读体验能力的尝试
    ◎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周书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囿于教参的舒服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内涵深厚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把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抽象为几条枯燥琐碎沉闷的概念,抹杀了师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造成了审美价值的减损和流失。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因为自身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为,阅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进行阅读探究,对文本阐释出新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潜能得到挖掘,使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无限活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呢?
    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但是,长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使学生再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即使有个人的独特见解,也怕说出来会贻笑大方,总要求得个十拿九稳,于是就不敢交流,这是虚荣心在作祟。阅读教学必须让阅读主体明白:个体文化差异、社会时代背景的差异,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对作品原初寻绎理解上的差异,有差异才是正常的,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思故我在,专家教科书的结论并非惟一。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阅读,教师必须营造出民主化的教学氛围,展开师生、生本、学生自我之间的和谐对话。在课堂阅读层面上,师生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教师的优势在于首先占据了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化程度。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展提供展现的平台。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教师常担心阅读教学讲不到位,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完美的结构肢解得零乱破碎,丰赡的美感弄得枯燥乏味,学生再也没有阅读的兴趣了,这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对阅读教学非但起不到帮助,反而还导致了厌听厌学情绪。试问,从小学到高中,所学课文几百篇,学生步入社会后,哪还记得哪一篇哪一段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呢?如果说还有印象的话,这个印象也只是朦胧的记得某篇文章“我”曾经读过。唯有交流,思想与思想交锋,观点与观点撞击,学生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才会刻骨铭心。
    二、教师要珍视和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
    阅读过程是学生理解、接受和创造的过程,由于文本丰富的内涵,及读者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创造性的阅读结果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都是自己对文本的心智阅读的再创造。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唤醒学生的创造灵感,体现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学生在为斑羚的伟大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之后,对“看得目瞪口呆”的人类提出了批判,认为作者和文中的那些屠夫一样,虽然对这些伟大的斑羚充满了同情之心,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动物看客,作者在那场赶尽杀绝的毁灭生命的暴行中没有表现出人类应用的良知与善心。与学过的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相比,展现了人性的巨大差异,同样的是人为动物的伟大舍身精神惊呆了,但“我赶紧唤住惊愕的狗,而且怀着敬意走开了……”《麻雀》一文,在唤住“狗”的简单行为中却表现出了人类最深重的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伟大的良善品质,作为猎人表现出了良知、友善天性的回归,深深启迪和熏陶了我们的高尚情怀。学生对《斑羚飞渡》和《麻雀》两文的鉴赏性的个性化阅读,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了新的精神高地。教师对学生这种独特的感悟,要精心呵护,这也是一种尊重生命的美德。
    三、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评价引领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是学生个体禀赋、素养、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展现。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激励的和向上的,要通过评价把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引领到新的精神高地。假若一味恪守标准答案,而忽略或藐视个体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结果误人子弟是必然的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重过程轻结论。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会得到历练和激活,创新之火就会时有闪现,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要思考要筛选要组合要表述,结论也许近乎对或近乎错,这些都无关紧要,不能因为结论的对错而进行评判,只要出于至诚,饱蘸真情,阅读个体的收益和感动远比单纯某一个结论重要得多。其次要做到重肯定轻否定。激励赏识是学生向上的助推器。鼓励好比春天的阳光,禾苗感到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愉快的成长。一个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时企盼的就是对个体阅读价值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轻易否定,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突遭严霜摧残,它再也无力绽放,自此会打蔫凋谢。再次要做到重发展轻静止。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看问题或许有些片面、偏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悖于真理,教师要从长远角度看,如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参上说本位是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认为束缚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但许多学生对这里的私塾教学感到充满了乐趣,学生可以到百草园中游玩,也可以上课作画、玩游戏,比现在的课堂有意思多了,通过这些,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少年时代的无限留恋,而不是对私塾教育的否定。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在教师的呵护下逐渐发展起来,对学生终身发展都要巨大的益处。

    点击次数:113  发布日期:2014/6/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